8成青少年睡眠不达标,给孩子和家长上一节重要的“睡眠健康课”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孔德琳

时间:2024-03-21 23:59:34

儿童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向来备受关注。对于儿童来说,睡眠具有调控躯体生长发育、影响学习认知功能、维持正常心理情绪等作用,对身心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今天是世界睡眠日,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睡眠健康——

世界睡眠日

今天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

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高质量的睡眠相当于儿童青少年向自我身心健康“存钱”的过程,规律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时间意味着“存钱”越多,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力及生活问题等。若睡眠“长期欠债”,则相当于向自我身心健康“透支”,长此以往将难以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压力。

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有多重要?不同年龄段所需要的睡眠量是多少?家长可以怎样做来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睡眠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良好的睡眠能让我们保持精力充沛,但对孩子来说,睡眠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健康成长。“苟得其养,无物不长”,大量科学证据均表明,良好的睡眠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学业发展的基石,如同空气和食物一样,是生命的滋养剂。

1.影响生长发育

相信大家都听过“睡觉有利于长个子”的说法,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人的脑垂体前叶所分泌的生长激素,与人的生长关系密切。一天中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分泌,白天分泌得很少,特别在入睡初期的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如果减短了睡眠时间,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减少,身高增长也就必然受到影响。

2.影响免疫功能

在睡眠过程中,人体会分泌褪黑素,作为一种氧化剂和抗氧自由基,它可以让胃肠道更舒服,提高免疫功能。褪黑素一般在十点以后分泌,凌晨两点左右分泌比较多。

如果孩子经常睡眠时间过晚、睡眠时长过短,或者睡眠质量过差,可能导致孩子的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长期如此会导致孩子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免疫功能,进而诱发疾病。

3.影响大脑发育

科学研究发现,孩子熟睡后,脑部血液流量明显增加,睡眠可以促进脑蛋白质的合成及孩子智力的发育。孩子如果睡得很好,醒来时精神也会好,白天就能接受更多的信息。

4.影响记忆力和专注力

学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记忆力和专注力保驾护航。学生白天学习而产生的知识网络,建立与完善均发生在睡眠当中。研究证实,经过睡眠的青少年学习任务表现更好,大脑中海马体的激活程度更强,海马体与长时记忆存储功能紧密相关。

相反,睡眠不足或存在睡眠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记忆力下降、专注力不足的问题,并有可能会加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5.影响情绪调节

杏仁核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关键脑部组织,睡眠不足和睡眠剥夺会增加杏仁核在呈现负性刺激时的激活程度,且损害前额叶对杏仁核的调节抑制作用,使儿童青少年更容易过度应激,产生情绪障碍。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和睡眠问题会显著增加各年龄段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

6.影响肥胖

睡眠与肥胖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睡眠时间比较短的话,会导致身体的代谢发生紊乱,引起脂质代谢的异常,也会导致体内的毒素堆积,增加身体肥胖的几率。

7.影响学业表现

睡眠质量能够显著预测中小学生的学业表现,牺牲睡眠时间用于学习,并不能换来学习成绩的进步,反而会造成身心健康损害。

睡眠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学业压力与日俱增等,成为影响学生睡眠时间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手机蓝光对睡眠节律与睡眠时长均有着显著的损害。但如果简单地把失眠原因归结于电子产品,一方面减少了对失眠真正原因的关注,忽略了失眠背后孩子真正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父母单纯的指责孩子因为“玩手机”而失眠,也会激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导致更多的冲突发生。

除电子产品外,儿童青少年的睡眠还经常受到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情感纠葛等现实问题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所需要的睡眠量

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3个“重要时间”。

第一个是必要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第二个是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同时强调,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有条件的应保障必要午休时间。

第三个是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如何保证孩子睡眠质量?

家长可以这样做——

1.制定作息表,养成规律作息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作息计划,而不是强制要求孩子必须几点睡,那样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养成有规律按时入睡的好习惯,在孩子体内形成固定的生物钟,有助于孩子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家长要引导孩子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作业一旦完成,应督促孩子尽快洗漱上床入睡。不要指望孩子玩累了自己就知道睡觉,在孩子玩累的这个过程中,是以消耗掉孩子全部精力为代价的,这样对孩子的身体很不好。

特别要注意的是,既不要有周末报复性的熬夜,也不要有周末报复性的补觉,因为这样大量的补觉也算是“倒时差”,反而会使精神状态萎靡不振,越睡越累。

2.改正不良的睡眠习惯

孩子中不良的睡眠习惯很常见,比如蒙头睡觉、开灯睡觉、睡前剧烈运动等,都会降低睡眠质量。

一些孩子怕黑,所以睡觉时常常是开着灯睡。开灯睡觉是医生们非常不主张的,开灯会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干扰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如果真有开灯的需要,可在远离床的位置,开一个低亮度的小夜灯,或是等孩子入睡,家长再关灯离开,千万不要头顶开灯,一开就是整夜,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高强度学习后做一些具有入睡仪式感的事

学习结束后,孩子们的大脑可能还是处于兴奋状态,但第二天还要早起,该怎么办?

高强度学习后,孩子不能一下子进入睡眠,这也是正常情况,因为大脑皮层还处于兴奋阶段。建议睡前,家长可以适当准备一些具有入睡仪式感的事情,比如用热水泡个脚、喝杯牛奶、听点白噪音或者舒缓的音乐,让大脑收到指令,安静下来。

4.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适宜的睡眠环境主要包括:

(1)卧室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噪音,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最舒服的温度为20至25摄氏度,在20至25摄氏度之间能够快速睡着。

(2)床铺要软硬适中。

(3)睡眠时卧室尽量处于黑暗状态,避免光源刺激,减少“屏幕暴露”,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平和的睡眠环境。

(4)睡前30分钟避免剧烈的体力和脑力活动。

5.白天适当锻炼

成长期的孩子适量进行运动,对孩子的发育和健康都有所裨益,但是运动的时间和程度要把握好。白天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跑步、踢球之类的户外运动,有助于提高晚上的睡眠质量;晚饭后要避免剧烈运动,也不适宜做兴奋的游戏,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大脑过度兴奋,从而不能早睡。

6.适量补充助眠食物

孩子在睡前不要吃得太饱,适量补充有助睡眠的食物即可,比如牛奶、核桃、葵花籽、小米粥、大枣、蜂蜜等都是能够帮助睡眠的食物,可少量食用。

7.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好习惯的形成,说到底父母的引导是关键。

你晚上拖拖拉拉,追剧熬夜,玩手机刷视频,又没有安排好孩子,孩子自然不睡。如果准时给孩子洗漱妥当,看看书,讲讲睡前故事,让孩子逐渐安静下来,熄灯睡觉,孩子也会养成准时入睡的习惯。所以,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并且认真地做。

不过,很多父母出于工作逼不得已,必须晚睡,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要晚睡。如果约定好作息时间,时间一到,家长可以先放下手头的事,陪孩子先入睡,等他睡着了,再起身做事。这样做就不会打乱孩子的作息。

8.调整孩子睡眠,家长别心急

家长也不要每天为孩子的睡眠问题而过于焦虑,偶尔晚睡不必太紧张。

有些已养成晚睡习惯的孩子,无法在短时间内调整过来,这时候更不能急躁,要给孩子一些时间做调整。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譬如这一星期规定晚上10点半睡觉,下一星期再改成10点。

9.午休也很重要

对于孩子一整天的学习来说,午休是非常重要的。午休即便是短短的15分钟,对于正处于大脑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来说,都是优质的深度睡眠,更有利于下午学习,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但是午休时间不宜过长,白天睡得过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虽然午休好处多多,但睡久了效果反倒适得其反。如果孩子白天睡得过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会儿,通过调整来克服“黑白颠倒”。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建议在全国中小学推行“趴睡”变“躺睡”,充分保证中小学生实现优质午休。根据学校的空间布局、室内场地、学生人数,可以直接引进午睡床、午睡椅或改造课桌椅,也可将闲置教室、阅览室、图书馆、舞蹈室等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打造专门的“午睡室”“午睡柜”等。

10.及时解决孩子的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多见于2~12岁儿童。它可以由身体某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疾病引起,能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复原程度。

如果孩子出现睡眠困难、睡眠障碍等问题,家长需及时带孩子来医院就诊。

让我们共同重视孩子的睡眠

呵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世界睡眠日

来源 |综合整理自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东方教育时报、重庆之声、新华日报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