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河北供水突破200亿立方米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杜顺江

时间:2024-03-26 10:00:52

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 杜顺江 通讯员 任树春)2024年3月25日15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河北省供水突破200亿立方米。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南来之水跨越3300多个不息日夜奔流入冀,长渠卧野,润泽一方,已成为燕赵大地深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不可或缺的供水生命线。

中线工程自通水以来,以优质稳定的水资源保障,与河北省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构建起“一纵四横”的可靠供水网络体系,源源不断为省内7个地市和定州、辛集以及雄安新区等90多个县(市、区)输送南来之水,供水范围持续延伸,年度调水量逐年攀升。石家庄主城区南水北调供水量占到75%以上,衡水、沧州达到了南水北调供水全覆盖,全省受水区受益人口已超5100万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由规划时的补充水源,逐步成为河北多地的主力水源和供水“生命线”,清澈的南水“解渴”纾困,从根本上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短缺局面,重构了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调水不仅要保供水,也要护生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河北后,超过65亿立方米南水“牵手”沿线自然水系,流入本地江河湖泊,使河北省水资源环境迎来“生态蝶变”。

2017年至今,在保证沿线大中城市正常生活用水的前提下,中线工程连年择机向河北省实施生态补水,高峰期间单日补水量达18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有一座中型水库滋润河北大地。通过持续生态补水,滹沱河、瀑河、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形成了一道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石家庄滹沱河在多年断流后重现壮阔水面,碧波荡漾,沿线形成7大主题公园和32处景观节点,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和“打卡地”。邢台七里河从昔日的荒河野滩转变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城市生态文化景区,两岸泉眼在断流数十年后再次喷涌,入选第十五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白洋淀水位常年保持在7米,水面面积达到275平方公里,“华北明珠”再现风采。南水惠及之地,处处碧波荡漾,生机无限,有力推动了沿线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

河湖秀美之外,生态补水还助力河北省加快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受水区多地地下水位止跌回升,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涵养。2023年底,河北省浅层、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已较2018年同期分别回升3.01米和7.55米。

以南水北调工程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为依,河北省还将以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骨架,积极融入国家水网建设,谋划构建“四纵八横、七河连通”的省级水网骨干网络,加强水网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与现代农业、电力行业、航运等方面融合发展,实现水网综合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监制 | 刘利永

主编 | 陈维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