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及家长 协和名医说近视防控

来源:全国妇联宣传部

责编:孔德琳

时间:2023-12-14 16:32:46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充斥在儿童青少年身边

导致“小眼镜”越来越多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

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近视防控形势严峻

而对个人来说

戴眼镜既不方便

“盛世美颜”也被眼镜封印

所以

保护眼睛很重要

本期“巾帼科普公开课”特邀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辉

为莘莘学子带来

《青少年近视防控之策略》主题讲座

告诉大家近视

如何“防”,怎么“控”

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是近视防控“黄金期”

小学阶段(6-12周岁)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期,而6-9岁是黄金中的钻石期。对于视力正常,但存在近视高危因素,或远视储备不足的学生,应当进行提早预防,重点干预。

预防近视三部曲:用眼行为、适宜光照、户外活动。

培养健康用眼行为

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坚持20-20-20法则。

即看电子产品20分钟,远眺20英尺(6米)处至少20秒钟,以此有效预防视疲劳,降低近视进程。

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和督促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使其建立爱眼护眼行为。

建设视觉健康环境

家庭和学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改善采光照明条件,配备适合儿童青少年身高的课桌椅。媒体和社区应当加大相关标准和知识宣传力度。创建支持性社会环境。

增加日间户外活动

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减少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持续视近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相关条件,督促儿童青少年开展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


近视控制越早,获益越大

近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遗传因素。高度近视,遗传因素更为明显;低、中度近视,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

二是环境因素。如近距离用眼多,户外活动少,读写习惯、采光照明及营养、睡眠时间、微量元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都是造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在2020年,6-8岁孩子的近视率明显上升。而近视发病年龄越小,平均进展越快。研究发现,7岁儿童的平均进展速度,几乎是11岁儿童的两倍。

7或8岁时发生近视的儿童,在不干预的情况下,53.9%在成年后将发展为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已成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视控制越早,获益越大。其最终目标,就是在近视快速增长的年龄降低近视的增长速度,从而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病率。

所以,对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建议到医疗机构接受医学验光等屈光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措施矫治。


如何控制近视度数增长?

延缓儿童近视进展一是药物控制,二是光学干预。

药物控制就是使用阿托品滴眼液,这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达成了专家共识。研究证实,0.01%阿托品滴眼液具有良好的减缓近视进展效果,且具有最小停药后反弹效应,同时对近视控制具有累积效应。

光学干预一是佩戴眼镜,很多人担心戴眼镜会让孩子的近视度数越来越深,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及时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获得清晰视觉,降低近视的发展速度。二是佩戴角膜塑形镜,即OK镜,角膜塑形技术是近视控制的有力手段,但需要经过医生严谨的评判、全面仔细的检查和适当的配戴才能够完成。

总之,药物控制+光学干预,多措并举,可最大程度遏制近视快速进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

科普知识

请持续关注巾帼科普公开课

“巾帼科普公开课”由全国妇联宣传部主办,旨在邀请科普专家走进校园、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场所讲授科普课程,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科普知识等一系列话题展开探讨,并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及家长、家庭广泛传播。

接下来,“巾帼科普公开课”还将组织更多权威专家走进中小学校园、街道社区等场所,围绕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航空航天、科学知识等一系列话题举办讲座,并将讲座过程录制成系列科普课程,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及家长推送,帮助大家主动学习运用科学知识,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等不良现象,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