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话心理】第九期:揭秘让孩子自主学习的4大秘密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雅琪

时间:2024-02-22 16:03:06

为了更好的将优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交通广播《992教育时间》栏目同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别策划了“名师话心理”系列节目,节目特别邀请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中获奖的12位优秀老师,以常见的中小学常见学生心理问题跟大家分享,每一期一个主题,帮助学生和家长解答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

第九期节目,我们为您特别邀请到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师、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普及委员会首批全国百名心理科普讲师马帅跟广大家长朋友聊聊让孩子自主学习这个话题,让孩子自主学习几乎是每个家长的梦想,那么家长做到哪四点就可以让孩子实现自主学习呢?今天我们详细跟您分享。

主持人:马老师,您好。

马老师:主持人好,收音机前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话题,很多家长觉得,自主学习那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自主学习想都不敢想,真的有可以让孩子做到自主学习的办法吗?

马老师的确,自主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但是一旦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了,那家长与孩子之间因为学习而引发的亲子关系不和、鸡飞狗跳的家庭矛盾等种种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样的结果还是很诱人的,很值得各位家长一试的。虽然自主学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掌握了自主学习的底层逻辑,也不难。

不知道马老师今天为我们家长带来了哪四大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秘密呢?

那什么是自主学习的底层逻辑呢?我这里总结为4大方面,也就是自主学习的四大秘密。

首先我们家长朋友要清楚一点,孩子是否能自主学习,主要责任在我们家长,而不是孩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无论我们的孩子现在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我们都经历过孩子学走路的时期,有经验的家长会发现,每个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不同,但无论什么时候孩子学会走路,家长都会很欣喜很真诚地为孩子感到开心,绝对不会因为他学会走路的年龄与你预设的不符,而为难这个小婴孩,哪怕是极端的例子,也就是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发育障碍的问题,学会走路的时间要远远晚于正常孩子,即便这样,家长会伤心,但大都不会责备。

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呢,因为各位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这个感觉,什么感觉呢,就是对你的孩子的信任、接纳的这个感觉,你信任他迟早会学会走路,你信任他学会或者学不会走路都是他的真实水平,而并不是他有意不学或者偷懒,接纳孩子的发展与他人不同,有可能早有可能晚。

而走路可以说是我们人生最初阶段的一个学习,那个时候每个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尝试走路,抛开我们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家长每天看见孩子站起来就埋怨“你怎么站得这么歪七扭八的”“你怎么走得这么差劲,没两步就摔倒了”“你怎么不像别人一样,不会慢慢地走,只会快跑呢”等等诸如此类的评判性的话语,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还愿意笑脸盈盈、乐此不疲地联系走路。

所以我们说的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信任,也是我们今天分享给各位家长朋友的第一个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秘密:给予孩子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而家长朋友也一定要明白,学习是一个过程,就像走路,刚开始会形态各异、方法各异,但是如果你信任你的孩子,他最终肯定会把走路学好。那么学习呢?或者说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学业呢?其实也是一样,在学业开始的最初阶段,我们家长朋友应该做到的是创造出让他可以学习的环境,就像提供适合孩子联系走路的环境一样,然后放手让他去联系如何学习。但是有些家长说了,我放手不了啊,曾经我也放手过,可是后果很一般,甚至很糟糕,所以我只能又把权力收回来。

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例子,这里跟收听我们节目的家长朋友做一个互动哈,试想一下,你的孩子平时考试只能考五六十分,有一次突然考了八九十分,孩子有了进步,兴高采烈地跟你分享他的成绩,你会怎么回答?

A:虽然开心但严肃提醒:不要骄傲,取得一点成绩就洋洋得意;

B:积极鼓励:很开心你跟我分享这么好的消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理想的成绩,真为你感到骄傲

A:当我们忍不住用语音打击孩子的时候,破坏的可能是孩子的归属感,孩子会觉得“反正我怎么努力,你都不会满意,我学起来也没什么意思,算了不学了”或者孩子会觉得“你不爱我,除非我更出色”“你不理解我,不接纳我”,但这都是幸福感的拦路虎。没有幸福感的孩子,学习的动力也不会很足的,这就是我们看到很多成年人不求上进的原因,因为内心并没有足够的爱作为原动力来进步。

B就不一样了,有共情、有自我感受的感慨,有鼓励。

哪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了,我家孩子,不能表扬,一表演就翘尾巴,我家孩子一打击才能进步。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哈。这个心理学家叫丹尼尔卡尼曼,他根据实验提出了“回归平均值现象”:无论你这一次发挥超常还是失常,下次大概率都会回归到正常水平,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就能明白,孩子取得好成绩后下一次失利,并不是因为孩子骄傲了,反之亦然,当孩子成绩很差的时候,被家长训斥后成绩变好,也不想因为被训斥了。

注意,我们的第一点,仅仅是强调家长朋友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和姿态。那既然是学习肯定有技巧的,也就是我们自主学习的第二个秘密,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同样先举一个例子:

有一位三年级的家长,孩子平时考试成绩都不错,但是这次期末平均分89分的试卷,她只考了67分,可以说是非常的反常,于是家长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嚷道:“我给你找的补课老师都白找了,你怎么这么笨,一点进步都没有就算了,还退步这么多,你每天都在干什么!”

其实有不少家长在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会忍不住发火,有的家长可能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多次忍耐后还是会忍不住爆发。指责、批评、失望都是孩子考试失利后的真实反应。

感性的层面,是能理解的,我们家长情绪饱满地面对孩子考试失利,归根到底还是出自于对孩子的学业成绩的重视。但是理性的角度来讲,这样饱满的情绪是不利于孩子更好地完成学业的。

在面对孩子考试失利、不如意有几要几不要。

第一,不要简单地给孩子贴标签,要跟孩子说这件事情上是因为什么,还需要加强什么;

第二,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而要坦诚地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

第三,不要夸天赋“你真是太聪明了”,而要夸努力“你很认真”。

【知识点补充:如何夸孩子?

心理学实验:卡罗尔德韦克的智力拼图实验

研究人员随机选中一波孩子来参加一个智力拼图智力测验,但实际上这个测验是很简单的,但是测验完会把这些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呢实验人员告诉他们“你们在拼图方面很有天赋,你们很聪明。”另一组的孩子实验人员则是告诉他们“我看到你刚才刻苦努力,表现很出色”。随后,实验人员让这两组的孩子参加第二轮的拼图测试,这一轮测验与第一轮测验不同的是有难、易两种不同难度的实验供孩子选择,研究人员发现,凡是第一组被实验人员夸奖有天赋的孩子,大都选择了比较简单的拼图,而另一组被实验人员夸奖肯努力的孩子,大都选择了较难的拼图测验。还没有结束,实验人员又让所有孩子参加了第三轮拼图测验,这一轮的测验难度统一,都是较难的,那发现,这两组孩子对于挫折的反应的差异巨大的,被夸奖有天赋的孩子变现得更紧张、沮丧,用消极的方法来应对这次颇有难度的挑战;而那一组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则在面对难度的应对方法上更加积极主动,表现为更投入、更积极地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所以你看,简单的一句夸奖,都可以颠覆孩子面对难题时的态度,孩子不能自主学习我们其实是有很大的责任的。平时是不是孩子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就沾沾自喜,轻易地夸出孩子“你真棒、你是天才、你真聪明”这样的话,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就是会形成固定式思维,而不是成长型思维,孩子就是会与自主学习背道而驰,我们也就不意外了。】

简单地发泄情绪,给孩子贴标签来泄愤,这样做家长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孩子考不好的事件。那我们要怎么做呢?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用“我看到……”来共情+“为什么……”来厘清原因+“我和爸爸能做什么帮到你”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我们这个事例中,这么说会更好:“我看到你这次考试考了67分,你对自己的分数有什么想法吗?你认为这次分数低,主要是哪方面的失误,以后需要注意哪里呢?考试中的错题现在会做了吗?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吗?”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收获成长型思维,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三个特点,第一就是不服输,认为个人能力通过努力获得提升;第二,就是不自卑,专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妄自菲薄;第三就是不自满,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

课后练习:

事件、孩子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孩子认为下次可以怎么做、要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你会怎么说?

如果说第一个秘密摆正了家长在孩子自主学习中的态度和姿态,那第二个秘密就是摆正了孩子在学习中的姿态,我们的第三个秘密就是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核心,也就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爱德华德西的《内在动机》这本书里面有个很简单的例子:老人吃药总是不按医嘱,医生怎么叮嘱都没有,后来医生换了个说法立马解决了问题,医生说只是询问老人,一天中什么时候服药对她来说最好,就是这一问,老人便开始按医嘱吃药了。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把老人掌握自身的权利交还给老人。孩子也是一样,但是权利的交还也是有技巧的。

错误1:赌气:我不管你了,你爱干嘛干嘛

错误2:突然放权:今天开始你的学习你来负责

正确:逐步放权:选择式的提问:先做。。。还是现在。。。你自己决定

例:不愿意写作业的孩子:先做语文还是先做数学你自己决定

玩卡片游戏还是乐高,你自己决定。

孩子有对当的自制力了,能够不抵触学习了,再转化成启发式提问,进一步放权。

例如,你给孩子报了一个英文补习班,费用不低,但是孩子上了几天之后突然跟你说“妈妈,我不想去英文补习班了”,你会怎么做?有的家长可能会询问孩子为什么不想上这个补习班了,但是多半孩子讲了几条原因之后,你发现并不能说服你,于是,你暗自决定,要把孩子拉回轨道,你可能会说“钱都交了,怎么半途而废呢?”你也可能说“你英语水平不好,你需要这样的加餐,你但凡能考好,我也不至于给你报班”再或者,你会说“你这次英文考试能考好,以后我就不给你报了”。其实这三种回答都不是最糟糕的回答,尤其是第三种,还是蛮有智慧的父母的。但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呢?

还是尊重和共情放第一位,你可以说“谢谢你告诉妈妈你的真实想法”。第二步,阐明自己的立场:“妈妈给你报这个补习班的原因是,你的英语基础有些薄弱,妈妈希望通过补习班能够提高你的英语水平,帮你更轻松地学好英语”;第三步,询问意见:“妈妈不是非要你上这个英文补习班,那你如果不上这个补习班的话,你还有别的更好地学好英语的办法吗?”这时候孩子会跟你说出他的打算,无论是想自己学还是什么,我建议家长都要尊重孩子的方法,就像尊重你的孩子最开始学习走路用自己摸索的方法一样,相信他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办法,但是,这里,如果你觉得孩子的方法不够好,不够全面,作为过来人的家长,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一下你对于提高英语成绩有哪些方法的看法。

到了这一步,家长之间能力的差距也凸显出来了,有的家长对于学习英语是有一些经验的方法的,有些家长自己从小对于学习也在用较为原始的办法,其实是没有学习方法可言的。所以这里就需要家长,真的去查找资料也好、请教老师也好,去找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来帮助你的孩子。其实报辅导班本质上也是你把孩子推给别人的一个方法,家长在这件事上首先是没有自主思考的。

那培养孩子这种自主能动性,除了上面的两种提问方式以外,还可以在生活中增加孩子的两个清单。

一个是自我责任清单,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讨论出具体内容。例如:1.在学校规则允许的范围孩子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型和服饰;2.整理和布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区域;3.承担和年龄相符的家务劳动;4.自己决定零花钱如何支配;5.每天的作业完成由自己安排;6.自己决定选择去上哪个兴趣班;7.可以为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食物等等。

另一个是孩子的想要清单,家长需要在孩子的想要清单后面做出条件补充。例如,我想要一只狗狗,我想要一支心仪的笔。那家长需要在想要清单后面补充,例如想要一只狗狗,家长可以根据你对于养一只狗的接纳度来设定难度,如果你觉得养狗没什么大不了,你可以补充上孩子需要自己照顾狗狗的饮食和每周的洗澡。如果你决定养狗对你来说很难,你可以补充上“并且能够自己赚取狗狗的食物、居住等费用”。总之,我们亲子之间的关系的那个度,就很好地反映在了一页纸上面了,不再是情绪的碰撞。

课后练习:家长朋友可以听完今天的节目以后,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下我们寒假的想要清单和责任清单,并且可以加上一列就是是否完成。很多家长觉得这些制定清单的方法无效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执行和复盘。所以一旦决定做了,哪怕是你觉得复盘的步骤很累赘,也一定要完成这个步骤,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说到这里,就不由得揭晓一下我们的第四个让孩子能够自主学习的秘密,就是刻意练习,积累成就感。

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里面提到了一个实验特别有意思。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就请了一个大学生兼职,每周来一次,练习一个小时,练什么呢,就像大家看过的最强大脑中的那样,呈现很多数字,然后看能记住多少个。一般人可能能记住七八位,好一点的可能是十来个数字,他们在训练这个大学生的时候,大学生记到第八位数字的时候就遇到了瓶颈,记不下去了。在下周来的时候,想办法让他突破八位数字,在经过两年的训练后,也就是一百多次,这个小伙子能够轻松地说出八十二位数字,而这个小伙子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天赋在里面。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实验不难让我们联想到另外一个说法,也就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真的是凡事我们坚持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吗?怕是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在某一个行业做很久但能力丝毫没有长进的人。那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叫富兰克林,也是科学家,他是第一个放风筝把电引到地球上的人,他对于写作很是痴迷,小时候没有条件去上学,但是他又觉得自己很想写文章,他就会找来他特别喜欢的杂志,然后把那本杂志上的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之后,再自己写一遍,然后把自己的文章和原文做对比,对照后找出其中的不同,用词的方式,就这样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这位富兰克林除了写作还有一个嗜好就是下国际象棋,但既然是嗜好,就纯凭个人爱好,他也并没有找人作为教练教他,也并没有计划每次下棋的棋局变化。因此,虽然他也花很多时间在下棋上,但是并没有什么成就。

通过同一个人的两个爱好上做对比,我们就不难看出,时间的堆叠并不是让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关键。那这个写作的联系过程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有三个要点首先要具备明确的目标,第二个是一定的专注,不要像富兰克林那样去玩,第三就是要努力地跳出舒适区,每一次的练习都要跟上次有点不一样,一次又一次对于舒适区的击破,才能在最后有所收获和进步。

所有的学习都是如此,为什么有的孩子很乖巧很听话,但是学习成绩却不见提高,就是因为他并没有用到恰当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刻意练习的方法。

那刻意练习的第一步就是有明确的目标,怎么制定目标呢?我们上心理课的时候也跟孩子们分享过,制定一个恰当的目标要符合SMART法则,也就是S=Specific目标是具体的,而非模糊的,例如做一个好孩子,就是一个模糊的目标,每个月读一本书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M=Measurable目标是可以用数字量化的,例如,每天背三个单词,每天写一篇日记;A=Attainable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不是虚无缥缈的,例如本来考六七十分,定下考八九十分的目标就是虚无缥缈的,虚无的目标会让制定目标的人没有行动力,而进步5分这样的目标就是好的,可以增加制定目标者的行动力;R=Relevant目标制定的要与整体的发展方向是有相关性的,例如整体发展的方向是为了提高数学成绩,那我们的目标是要制定的符合如何能够目前数学成绩,不能是随意制定的做够多少题目这样的刷题战略; T=Time-bound目标要有明确的期限,比如三天内完成一篇作文。

制定目标是很重要的,是最能增加学习内驱力的。

但是目标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仍然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无法专注,也就是刻意练习的第二条,要保持专注。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一旦孩子泄气了,感觉枯燥了,没有兴趣了,就会退回到过去的行为模式中。中途退步会让家长更焦虑,进入咆哮模式。怎么能够保证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好,如果他忘了小目标或不想坚持了,他希望家长如何提醒他。例如,可以这么问孩子“如果你做作业的时候东张西望,你想让我用什么手势来提醒你?”。还可以用番茄计时法来帮助孩子增加专注力。番茄计时法是因为计时的时钟长得像番茄而得名,最开始这种时钟应用在厨房,倒计时食材的烹饪时间,以免烹饪过头。我们在使用前,可以先观察孩子的一个比较舒服专注时间大约多久,如果你的孩子能够专注的时间只有十分钟,那就设定十分钟倒计时,每一次计时开始前要完成上厕所、喝水等准备工作,开始计时后就不能再走动,只能完成目标内容,其他的什么都不能做。每完成一次可以积累一个专注贴纸。总之就是把这个专注可视化,让孩子体验成就感,来激发他日后能够继续执行的动力。

第三点打破舒适圈,我个人觉得可以用我们前面分享的探索各种学习方法来解决学习问题的方式去实现。就是当遇到问题,我们打破思维模式,多寻求外界帮助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不断提升自我的目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四个秘密,第一,给予孩子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学会用“我看到+为什么会这样+要什么帮助”;第二,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学会三不要三要,不要贴标签要就事论事,不要指责要坦诚指出问题所在,不要夸天赋要夸努力;第三,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学会用想要和责任量表,学会用选择性和启发性提问来逐步帮助孩子建立自主能动性;第四,刻意练习,积累成就感,学会制定目标、保持专注、打破舒适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