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教育关注】男孩花1000元买鞋被赶出家门,您怎么看?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雅琪

时间:2024-03-14 16:14:50

近日一条视频上了热搜:上海一名初中生被父母赶出家门了!到底怎么回事?原因是该初中生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下了自己心爱的球鞋,父母知道后,将孩子赶了出来。于是该名初中生暂时借宿在了同学家。同学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对该家长的做法无法理解,替自己的小伙伴打抱不平。于是在网上用视频的形式对男生父母隔空喊话:他没有乱花钱,没有向家长额外要钱,而是从零花钱里积攒出来的,并没有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为了攒钱,同学出去玩,喝奶茶他也不喝,买游戏时他也不买,自己攒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错。

那么针对上述事件,你怎么看呢?

这件事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有人觉得作为一个初中生花一千多买鞋不应该,有人觉得孩子是把平时的零花钱不舍得花攒下来去买鞋没毛病。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们就特别邀请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跟您一起分享青少年消费观的问题。

男孩以及同学都认为坚持梦想努力攒钱没错,应该被予以肯定

这位初三男生的坚持和努力不仅令同学们眼前一亮,更让人在思考中感受到奋斗的力量。他的行为不只是攒钱买鞋那么简单,而是在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不仅仅能帮助他实现购买心仪物品的目标,更能让他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勇敢。无论是攒钱买鞋,还是其他任何目标,都需要这样的毅力和决心,这种品质将成为他未来成功的基石。

家长的反应,学生感到不理解

学生的努力和坚持并未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遭到了责难和赶出家门的结局。家长看到孩子攒钱买高价运动鞋,感到非常生气,认为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他们或许觉得自己省吃俭用的钱,供给孩子零花钱,这些钱应该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上,而不是被“浪费”在昂贵的鞋子上。家长的反应让学生感到困惑和委屈,他并没有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却因此受到了惩罚,这让他感到非常无奈。

视频给我们的视角: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和思维差异在这个事件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家长更多站在成人的角度,他们看重的是孩子的未来和成长,认为攒钱买鞋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希望孩子将精力和金钱用在学习和成长上。而孩子则更倾向于追求当下的快乐和满足,希望通过购买喜欢的物品来实现自己的小小梦想。这种价值观的碰撞,导致了双方的认知和态度出现分歧,而最终损害了双方的感情和沟通。

其实,孩子攒钱买鞋这件事本身,它并没有什么对与错之分,只是立场和角度不一样,产生的行为结果也会不一样。父母愤怒之下将孩子赶了出去,这种做法也有待商榷。

视频所说的买鞋事件,在咨询室,其实也是经常出现的,男孩的妈妈们经常吐槽,自己的孩子对衣服啊,吃的啊,通常都比较随便,无所谓的态度,但是鞋,一定得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其实这个现象同样存在与我家,我也是一个男孩妈妈,我家孩子在上高中,所以我知道,一个男孩对于鞋的喜爱能有多强烈。

那么,我们先看看为何男孩,就是想那么执着的想要买那双鞋呢?这或许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目前大部分青少年男孩一个共性的话题。

那么为何青少年男孩对鞋情有独钟呢?我们可能需要了解一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状态。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与家庭的关系松动,转而向外求,他们会不断的去寻求同伴的认可,会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刷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留怪异发型,爱穿奇装异服,这时候家长看到了,千万别太大惊小怪,孩子这样可能真不是我们认为的不学好,长歪了,可能纯属发力过猛,没把握好尺度。

现在的校园生活,大部分都限制了衣服和发型,而初高中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社交需要不断增强的特殊时期,他们渴望通过外形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校服和头发都被限制住了,那么还有那里可以彰显自己的独特性呢?

剩下的自然是脚,对!

脚下的那双鞋还是他们自己可以掌控的,穿一双时尚的鞋子已经成为了现代青少年展现自我风格的一种方式。鞋子是一个非常显眼的细节,能够凸显他们的个性和时尚态度。一双他们自己喜欢的鞋穿在脚上,瞬间可穿出净身高188的气场,所以很多男孩就变得爱买鞋,什么限量款,情侣款,兄弟款,闺蜜款,只要有“文化”标签的鞋,他们恨不得通通都买来。

对他们而言,购买潮流品牌的鞋子能够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得社会认可,获得团体认同感。

所以我们对于孩子的执着,也可能就有了一定的理解。

那么,如果孩子只是偶尔一次或几次,孩子感觉这样又可以凸显自己的个性,作为家长,也需要适度考虑到孩子这个心理需求,只要家庭条件许可,满足一下孩子也是一个不错的处理方式。而不是一味地从经济方面去否定孩子。

当然,这种做法可能会给一些家庭的经济带来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引导和沟通,并和孩子一起合理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尽量让孩子买的开心,穿的舒心,不能因为一双鞋而引起大的风波,破坏了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亲子关系”,那就得不偿失了。

青少年往往处于对自我认知的探索和对社会的认知的拓展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常常会对一些新奇、高端、时尚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手机、配饰、服饰等。

那么,如果孩子提出购买较于我们家庭日常消费水平相对小贵的物品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案例:为了苹果三件套,差点放弃大学的女孩

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当孩子提出想要购买小贵的物品时,对于父母来说,它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机遇在于,父母可以通过孩子提出购买要求时,抓住机会进行理性和正确的引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理性消费的同时,获得成长和满足。

而挑战就是,如果家长没有把握住机会,不能或者不善于进行合理的引导或者过于武断,方式方法上过于咄咄逼人,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

那么当孩子提出购买要求时,如何处理会比较妥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阐述理由,为什么要买这个物品。

孩子可能是喜欢这个产品的颜色或者性能,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同学有,他的朋友有,所以他也要有。让孩子想喜欢它的理由,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想买这个东西前提是他真的喜欢,而不是因为攀比,或者盲目的崇拜。

案例:四年级的男孩,想买足球教练那样的足球鞋(这个妈妈做法值得学习)

第二,理解孩子,接纳孩子,肯定孩子他有想买他所喜欢的东西的权利。

青少年在物质消费方面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不太成熟,很容易受到媒体和同龄人的影响,盲目跟风。所以孩子在提出想要购买相对小贵的物品时,可能也是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觉得只有购买这些相对小贵物品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时候,即使我们家庭条件暂时不允许,但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是理解,接纳他的想法,并告诉孩子他有追求他喜欢的东西的权利。

我们这里所说的接纳孩子,是理解孩子想法,接纳他当下的情绪,因为孩子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购买要求,我们作为家长,一定不可能都“满足”、或者是马上满足。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孩子想要某些东西而不能被满足,或拒绝时,肯定会有受伤的感觉,会给他们带来挫折感,可能会感觉不被爱,会有情绪,这时我们需要看到他们受挫后的情绪,他们有他们需要买的理由,我们父母如果不能够满足,也肯定有我们的理由,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因为不能满足孩子而发脾气,我们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告诉他,我们只是不能满足他购买的要求,而不是不爱他。

进而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估,让孩子说他想买这个物品的理由,如果他的理由足够说服我们,我们也是可以考虑的。这样帮助孩子深入思考他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消费动机,从而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消费行为。

第三,鼓励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孩子说出他想买这个物品的理由,也比较充分,我们也认可孩子想法的时候,对孩子的追求予以肯定,表示这个东西确实不错,他也值得拥有这样的物品,但是目前的状况可能超出了我们家庭的承受范围,如果实在想要,可以延迟一些,也可以通过找到一些合理的方法去实现,去获得。比如自己攒下一些零花钱,或者寒暑假去打一些简单的工等等。

孩子最终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这一点就值得父母表扬、鼓励。

一定避免,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直接回绝:“你真不懂事,咱家经济状况不好你不知道吗?我们买不起!”抑或是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后,又来补刀:“妈妈本来想用这笔钱给自己买件衣服,为了满足你只能放弃了。”……父母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希望孩子看见自己的牺牲,甚至会不断提醒孩子父母为他舍弃了很多。

家长可能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一个反向激励,可很多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做法,有时候会给孩子带上一道沉重的枷锁,长此以往,他会怀着对父母的感激与歉疚,越来越压抑自己的欲望,进而会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

第四:有必要让孩子了解家中的经济状况,引导孩子合理消费,避免进入消费陷阱。

孩子真的就是对某个物品情有独钟,也不是无理要求,只要在家庭的承受范围内,也不是不能原谅的行为。

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明显超出了我们家庭的承受力,比如全家一个月的收入只有5000块,孩子买的物品就要一两千块钱,买了这个物品后,可能就会影响家庭正常的生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情况跟孩子说清楚。

如果家长感觉,孩子只是偶尔的一次奢求,那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并坚持做到。满足一次孩子奢侈的愿望,让他知道,他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权利,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如果孩子喜欢的东西,与家庭或自己当下能力并不匹配,也可以告诉孩子,先放在心里,我们共同努力,哪天能力达到了,再去实现。

总之,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要打击孩子,他不值得拥有这些好的东西。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任何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需要自己辛勤付出才能得到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