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讲团课》第一期——团旗的诞生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倩

时间:2022-05-09 10:06:52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共青团没有特定属于自己组织的旗帜。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广大青年学生打出各种各样的旗帜,抗议当时卖国苟安的政府。激愤中的北大学生谢绍敏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白布上写下“还我青岛”几个字。这块布被学生们做成旗帜,在广场上空格外醒目。

随后,愤怒的学生们在火烧卖国贼曹汝霖赵家楼的住宅时,北大学生江绍元第一个冲进曹家卧室,扯下床上红色的被面,当作胜利的旗帜。这些爱国学生发自内心的义举,构成了团旗最初的雏形。

1922年,由周恩来、赵世炎等组成的旅欧青年团支部出版的《少年》杂志,在封面上出现了五角星的图案。这一革命的标志,揭示了共青团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团的活动标志常常用党组织和军队组织的标志代替。而现在的团旗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审定批准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革命领袖对青年团和青年一代的关怀和希望。

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会上,团中央根据代表们的要求,做出了制定团旗、团徽、团歌的决定,并于当年5月5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征稿启事。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收到100多种团旗图案。经过评选,挑了两个式样,送给中央领导审批。

毛泽东在其中一个式样上批示“同意此式”;刘少奇在上面批示“这个好”;周恩来也批示“同意这个”,并指出“需将金黄色圆圈及五角星移放下一点,置于红旗四分之一的中间”。就这样,团旗的式样定下来了:团旗面是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黄星周围环绕以黄色圆形圈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1950年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套红登出了团旗的图样。第二天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首都9万多名团员青年举行盛大游行,鲜艳的团旗第一次展示在游行队伍的前列,迎风飘扬。

好了,今天的团课就到这儿,我们下节课再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