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话燕赵】河北沙丘苑 纣王腐败营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梁爽

时间:2021-01-02 17:48:06

商王朝的历史,不能不说河北邢台的沙丘,不能不说沙丘宫。沙丘宫是个神秘的所在,它跟西域那个神秘的楼兰古国一样,流传着很多传奇故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著名的“困龙之地”,威武不可一世的皇帝在此纷纷落马,不甘心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比方说,商纣王在这里建立了“酒池肉林”,留下一世骂名;倡导“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绝对没有想到,他最后竟然会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困在沙丘宫,落得个活活饿死的下场,为后人留下了笑柄。而统一六国、骄傲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更是死在这里,发臭霉烂。

从此之后,历任皇帝出行,都会绕行,而且避之唯恐不急。这就给沙丘平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沙丘是个神秘的地方,它牵扯到了商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纣王。有一个代表着腐败透顶的著名成语“酒池肉林”,就出自于商代的沙丘宫。接下来,咱们就说说这位背负了千古骂名的纣王。

纣王名叫辛受,他是商朝的第三十代君王,他当了帝王之后,被人们称为帝辛。而纣王这个名号是他死了以后谥号。

纣王是我国历史上是最荒淫无德的暴君之一,这一点无可辩驳。当然,也有人为了欣赏他的腐败和暴戾,硬要说他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还罗列了什么完善法律、拓展疆土等所谓的功绩。但是,无论如何,纣王指定是殷商王朝的亡国之君。

纣王在沙丘大兴土木,建造了沙丘宫,放置了各种鸟兽,还设了酒池肉林,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男男女女通宵达旦吃喝玩乐,荒淫奢侈的程度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可以说,沙丘宫就是腐败的象征,是祸国殃民的证据。

商纣王吃喝玩乐,给商王朝带来灭顶之灾的沙丘宫,究竟位于哪里呢?咱们要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探寻它的踪影。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他的四儿子李泰就曾经组织编纂了一部反映全国地理情况的著作《括地志》。这本书中记载,“沙丘台”在邢州平乡县东北二十里。看来,在唐朝时期,这座沙丘宫、沙丘平台,就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记忆,留存在文献的记载之中。

从1984年起,考古工作者多次在平乡县唐代旧城东北二十里的王固、张家屯一带进行考古调查。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这里发现多处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

其中,王固商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陶鬲、陶纺轮、平底盆、罐等文物,属于商代晚期遗址。它的位置正好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沙丘宫“在平乡东北二十里”的记载相印证。

所以,考古工作者认为,纣王营建的沙丘苑台、赵武灵王困死的沙丘宫、秦始皇驾崩沙丘平台,其实就位于邢台平乡县王固村,这也被列入了专家编纂的《邢台通史》之中。

2008年,王固、张家屯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丘平台的历史非常久远,咱们还得从商朝的第十四代君王祖乙迁都于邢说起。当年商王朝连续九世动乱,兄弟子侄为了继承王位一直争夺不休,打得不可开交。

统治者都忙着打仗抢夺王位,老百姓也深受其害,国家的实力也变弱了。这样一来,众多的方国不来朝拜,甚至开始叛乱。这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战乱的情况之下,祖乙登上了王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他选择迁都。咱们前面说过,祖乙派手下去寻找合适的地方,手下在邢地发现了一条龙鱼,认为这是天降祥瑞,所以祖乙最后迁都到了邢,也就是现在的邢台。

祖乙迁都之后,商王朝的政治逐渐变得稳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再没有发生叛乱的现象,人民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日子。

到了商朝第二十代帝王盘庚的时候,迁都到了殷,就是现在河南安阳的殷墟。而他祖先的首都邢,就被称作井方、邢方,仍然是商朝的重要畿辅方国。它就位于现在的邢台市。

到了商王武丁即位之后,邢侯的女儿妇妌(jìng)嫁给武丁成为王后。由此可见,这商王朝跟邢台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可是又经过了五六代帝王的统治之后,商纣王即位了,这时候,邢国的灾难来临了。

要说这商纣王,简直就是一个残忍冷酷而又腐败的暴君,他干的缺德事儿,那还真的是罄竹难书。他只顾得贪图享乐,只顾着自己高兴,完全置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纣王究竟在邢国干了什么缺德事儿呢?又是怎样犯下了滔天之罪,惹下民怨众怒呢?

话说当年,纣王征集了大量的百姓,在邢国的沙丘之地建立了一出行宫,就是沙丘宫。这项工程非常浩大,简直就是劳师动众,劳民伤财。沙丘宫建成之后,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恢弘的宫殿。

但是,这沙丘宫建成之后,却成了纣王寻欢作乐,奢靡腐败的住处。他在这里建起了酒池肉林、征召裸体女模特在这里表演,男男女女,通宵达旦吃喝玩乐,不分昼夜。这哪里还是一代帝王应该干的事情,分明是畜生一样不知廉耻、不顾道德伦理的野性表演和乱伦。

纣王这种伤风败俗、荒淫无道的行为,让老百姓们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却敢怒不敢言。不过,纣王的恶劣行径也被太史公司马迁老人家写到了《史记》里面,这可是赤裸裸的罪证,也成为纣王人生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黑点,让后人唾骂。

太史公司马迁老人家还在《史记》中说道,纣王非常喜欢他的爱妃妲己,而且是言听计从,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妲己喜欢玩乐,所以纣王不惜一切代价横征暴敛,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还在河南淇县创建了规模很大的鹿台,将世间所有的珍奇异宝都汇聚在这里,哄妲己开心。

有这样一个不干正经事儿,整天只想着吃喝玩乐泡妞的帝王,商王朝不灭亡才怪!也正是因为老百姓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罪,所以在谴责商纣王的时候,将妲己一并算了进去,一起骂。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段记载,为后世的小说家们编故事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的空间。要说这古人也喜欢八卦,于是,从南宋开始,就有人围绕着祸国殃民的苏妲己开始说书,讲述武王伐纣的故事。

到了明代,一位叫陈仲琳的小说家,创作了演义小说《封神榜》。这位仁兄对妲己恨之入骨,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苏妲己写成了一个妖娆狐媚、心狠毒辣的狐狸精。就是她怂恿殷纣王腐化堕落、残害忠良,最终导致了殷商王朝的覆灭。

从此,“狐狸精”这个词,就成了以美色诱惑男人堕落、祸国殃民的女人的代名词。

或许那个时候,邢侯压根就没有想到,商纣王即位,就预示着自己的死期已经悄然降临。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商纣王不但毁掉了邢国,更是让商王朝毁于一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邢侯是武丁的皇后妇妌的娘家人,位居三公,是朝廷重臣。这个规规矩矩、刚直不阿的邢侯,实在不忍心看着商王朝的大好河山就这样毁在一个败类的手中,更不能眼睁睁看着纣王在自己的封国之内胡作非为,堕落到如此地步。

这位邢侯一忍再忍,最后忍无可忍,直言劝谏,希望纣王能够有所收敛。但是邢侯万万没有想到,纣王几乎已经失去了人性,变成了一个疯狂的野兽。他根本听不进劝谏,反而狠狠给了邢侯一刀,将邢侯杀死在沙丘宫。

邢侯的下场太过凄凉,他的家人也被牵涉进去,株连九族。不过,邢侯也因为劝谏纣王,留下一世英名,永远在史册上流传。 

商纣王荒淫无道,残忍冷血,导致老百姓民怨沸腾。他的暴行终于引起了其他诸侯的反抗,最终周武王举兵讨伐,率兵打到朝歌时,纣王的军队竟然纷纷倒戈相助周武王,可见商纣王是如何的不得人心。

纣王看到大势已去,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与其让别人杀死,倒不如自杀来的痛快。最终,他命人把鹿台的珍宝搬出来放在身边,然后跳进火堆自焚而死。这就是殷纣王“败走鹿台,赴火自焚”的最后下场。

周武王灭掉了纣王之后,殷商民族灭亡了吗?周武王又是怎样对待商王朝的那些遗老遗少呢?

周武王灭了殷纣王之后,并没有把殷商的遗老遗少斩尽杀绝,而是采取安抚的政策。他把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于朝歌,就是河南淇县,然后把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封为三监,武装在商都附近,共同监护武庚的领土。

原本这三个人也都非常老实本分,可是没想到,周武王病逝之后,他们三个看着周成王岁数小,好欺负,于是这几个当叔叔的人,竟然联合武庚等诸侯,一起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

最后,周成王在叔叔周公的帮助之下,平定了叛乱,这些造反的人,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该贬为庶民的就贬为庶民。

有了这次的教训,周成王对殷商遗民提高的警惕,他把武庚的后裔和殷商遗民北迁,于是就到了河北境内。从此之后,商民族的后裔就在河北开始了新的生活。

可是啊,群龙不能无首,要想让这些殷商遗民老老老实实不乱来,还是要选出一位殷商贵族做为首领来安抚他们。选谁最好呢?

这个人选就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他是庶子,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儿子,所以没有继承权。当年纣王无道、杀害了那么多的忠臣良将,微子启心痛不已,但是也无可奈何,所以只能韬光养晦,躲过了杀身之祸。

为什么选择他呢?那是因为,商朝灭亡之后,纣王的儿子武庚受封于朝歌,但是却又不争气的还要找死闹事儿。微子启看着这个不争气的侄子,感到非常悲哀。等到周公平定武庚和三监叛乱的时候,微子启大义灭亲,帮助周公消灭了武庚。为此,周公决定封微子启为殷商遗民的新领袖。

传说中,周公把商代子宋的古宋国封给了微子启,让他带领殷商遗民回到河北的祖居地,在那里安身立命。那么,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这绝对不是传说,而是司马迁实实在在告诉我们的。中山之地,就是石家庄、邢台、保定这一带的战国中山国地盘,还有殷商民族的移民。他们回到了祖居地河北的滹沱河流域及其周边,一直到战国秦汉时期,仍然是一种民族聚居的特点。

因此,太史公司马迁不得不在《史记》中认真地写下了一笔,来强调这些殷纣地遗民的来历。

殷商王朝诏封在河北的贵族,世代在这里繁衍。后来,邢国、宋国、赓氏封地、戎氏封地封就分别成为各自姓氏的发祥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