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倩
时间:2021-07-02 14:54:16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一个个故事,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和河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联合摄制的《红色“冀”忆》,从红色资源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精神血脉。第一站,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唐山乐亭。
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这年年底袁世凯称帝,李大钊等留日学生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开展了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李大钊在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经济政治情况以后,对中国的政治出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得苦苦探求中国未来道路的李大钊备受鼓舞和启发。
这把淡黄色的陈旧藤椅,是李大钊牺牲后,他的夫人赵纫兰从北京运回故乡的。在这把藤椅上,李大钊写出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表达着他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求索与呐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我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李大钊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应积极付诸行动。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李大钊第一次将人民和社会主义的概念,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他确信,离开人民,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李大钊迅速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此,他开始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人生实践。
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个集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一体的团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理论上和思想上做了准备,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组织上和干部上做了充分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会场受到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在船上,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苦难深重的农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却没能出席这次会议,此时他正在北京,领导旷日持久的八校索薪运动,八校索薪运动以胜利告一段落。在这段奔走呼号的日子里,李大钊一直怀着激动的心情,迫切等待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消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李大钊领导中共北方党组织落实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北方工人运动的初步方案。在他的指导之下,北方地区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成功召开了有中国共产党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民主联合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孙中山晚年推进中国革命的一大历史功绩。为促成国共合作,李大钊做出重要贡献。他担负起了北方地区国民党的领导工作,开始帮助国民党在各地建立国民党党部,推动北方的国共合作,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各地工人运动也开始复兴,农民运动开始兴起。
奉系军阀进入北京以后,大肆的逮捕进步人士,1927年4月6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之下,派军警和特务三百余人,包围了李大钊等所在的苏联大使馆后院,李大钊等六十余人被捕。1927年4月28日上午10时,张作霖临时纠集了军事法庭,对李大钊等人进行审判,立即执行,下午2时,李大钊等人在京师看守所,被秘密绞杀,李大钊首登绞刑架,牺牲之时年仅三十八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