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倩
时间:2021-11-17 09:29:50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它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陶瓷文化灿烂又辉煌
邢窑、定窑
磁州窑、井陉窑
并列为“河北四大古窑”
于千年时光里
诉说着泥土与火焰的故事
邢窑
似雪如银,辉耀千年
唐代瓷器,历来学者皆言,南青北白。南青指的是越窑,北白指的是邢窑。邢窑创烧于北齐,经过隋的发展,唐代达到顶峰。烧制时间九百多年,称之“千年邢窑”。邢白瓷的烧制成功,结束了商周以来越窑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早在唐代,阿拉伯商人苏来曼在他所著的《东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中国人能用陶土做成用品,里面装了酒,从外面能看到”。这种瓷器就是邢窑出产的透影白瓷。
古籍中,对邢窑的记载很多,但直到1980年邢瓷研制小组才在邢台市临城县祁村发现了大量的唐代白瓷、窑具、窑炉等,这一发现震惊国内外。千古名窑,终于重放异彩。
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邢窑博物馆
中国邢窑博物馆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邢窑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对邢白瓷藏品进行系统、全方位展示,该馆陈列展品5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两件。
图源中国邢窑博物馆官网
博物馆整体设计借鉴了唐代白瓷的优美造型,形成7个高低不同的碗型空间组合体,建筑风格非常独特。
图源中国邢窑博物馆官网
定窑
薄地有光,润泽如玉
定瓷传统烧制技艺起源于河北省曲阳等地,因曲阳古时属定州辖区,故名“定瓷”。定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又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在宋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瓷”,同当时的汝窑、钧窑、官窑、哥窑一起,号称我国宋代的五大名窑。
定瓷柔润媲玉,器薄如纸,叩击如磬,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而定窑白瓷之所以能够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其色调暖白,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恰似淡施脂粉的少女肌肤,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它善于运用印花、刻花与划花的技巧,将白瓷从纯白釉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新阶段。
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定瓷艺术馆
2017 年 6 月,以被称为“中国定窑第一人”陈文增命名的定瓷艺术馆在曲阳县开馆,常设陈文增定窑瓷器展、书法作品展、诗词展和定窑历史展、陈文增艺术文献展等,陈文增生前 2000 余件无偿捐献的定瓷、诗词、书法作品及研究著作全部展出,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供来自国内的各界人士共同品鉴。
磁州窑
薪火相传,白色经典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彭城即磁州窑的中心。
磁州窑从古老的磁山文化陶器源起,至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兴衰起复。
2006年,磁州窑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磁州窑以简洁的黑白对比来表现世间的万物万象,其独特的装饰美,同我国其他名窑如钧窑、汝窑、官窑、哥窑等主要以釉色装饰表现出的美不同,其雄健豪放的装饰美唯磁州窑所独占鳌头。
磁州窑首创了中国文人瓷一派,诗书画印与陶瓷技艺揉融在一起,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了巅峰,其中白地黑花(铁锈花),更是开拓了陶瓷美学新境界,独具传统水墨画之神韵,成为皇家珍品,为历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所推崇;磁州窑装饰技法蔚为大观,共计60多种,为世界陶瓷装饰技法之冠。
磁州窑博物馆是我国县级最大的专题博物馆之一,位于磁县磁州路中段路北,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主题为“黑与白的艺术”,展出精品文物400余件。
分为序厅;第一展厅——窑火初燃;第二展厅——化境黑白;第三展厅——余韵悠长;第四展厅——美器由来。
井陉窑
内涵丰富,历史绵长
井陉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烧瓷历史可追溯于隋代,经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期跌宕起伏的发展演变,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
井陉窑遗址对汉族陶瓷工艺发展状况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该窑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黑釉瓷、黑褐釉瓷,偶见黄釉瓷、绿釉瓷等。
将军瓶
井陉窑遗址的发掘填补了中国北方陶瓷分布的空白,对于白瓷的形成与发展、冀晋窑口关系等,提供了新的历史资料,在中国北方陶瓷发展史上相当重要,具有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双重价值。
双鱼壶
河北博物院是河北省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在河北博物院均有展出。
如今
历经千年传承的陶瓷艺术
依然焕发着不竭的创造活力
延续着世界陶瓷史上的“神话”
让人驻足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