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倩
时间:2021-12-08 14:41:22
河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众多
以满城汉墓文物
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
元青花瓷器、石刻造像
明清名人字画
抗战时期革命文物最具特色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
在河北藏品中古人那些可爱的审美吧
古人抽象画风系列
看上面这位
是不是和铁憨憨二哈很像
但其实它是
虎头形陶水道管口(复制品)
老虎张口瞪目,双耳后翘,两前足平伸,四爪着力,巧妙地利用老虎大张的嘴巴起排水作用。
上面这整整齐齐的“一家人”
它实际上是☟
嵌松虎形金饰片
镶嵌在衣物上的饰件有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小虎低头垂尾四肢弯曲作行走状,形象稚拙可爱。
这位看似平平无奇、低调内敛
它实际上是☟
东汉白玉猪
羊脂白玉琢制,通体作伏卧猪形,背部滚圆,身体肥胖。
这位是不是很有“招财猫”的即视感
它实际上是☟
西汉铜说唱俑
跪坐形,头戴鎏金圆帽,高髻,身穿右衽长袖衫,是研究汉代俳优表演艺术的珍贵的实物标本。
我生气了 哄不好系列
人面陶面具
易县北福地遗址出土。北福地遗址出土陶面具残片145件,长7. 5~20厘米,宽6~13. 5厘米,材质多为夹云母红褐、灰褐、黑褐陶,大多由直腹盆的腹部或底部改制而成。大小不一,大的与真人面部相近,采用阳刻、阴刻、镂空、浮雕等多种技法勾勒出人或普面,额头和两侧有多个穿孔。推测这些陶面具用于祭祀活动中,是目前所见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是研究史前宗教活动的重要资料。
北齐按盾武士俑
胎质粗松,胎色浅红。俑形体高大,头戴盔,身穿甲,腰束带,足蹬靴,右臂上曲。估计原来手中持有兵器,左手按虎头盾,盾上雕两个练拳人形象,左侧人作“泰山压顶式”,右侧一人作“打虎式”,下半部各雕一躯干健壮,身材矮小,兽首人身像,相互对称,这种装饰与当时佛教艺术的流传有着重要关系。
西汉铜人
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铜人作立姿,头大,下身甚短,身材极不合比例。高鼻,尖下巴,挽长发髻于脑后,上覆小冠。蝉衣右衽,腰际束带,宽袖,双手上抬作持物状。两脚尖微露于袍下。
龇牙咧嘴喜庆系列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家具构件,是用来安装屏风的底座。错金银是古代在青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的一种装饰工艺,将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在青铜器上,表现的是猛虎正在吞噬一只小鹿的场景。这件文物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宝物之一。
西汉错金铜豹
豹作蜷卧状。昂首张口,长尾弯卷,平底。豹身以金斑为主纹,错出梅花状豹斑,头足和尾部錾点状纹,口部涂朱。双目镶嵌白玛瑙,由于粘合料中含有朱红色颜料,故双眼呈现红色。豹体内灌铅,使其更加稳重。装饰华丽,造型生动优美,是难得的汉代艺术珍品。
西汉鎏金对兽形铜饰
作独首双身的龙形,双躯作90度之夹角,兽首高昂,两角细长卷曲,拖于背上,身饰飞翼,四肢矫健有力。通体鎏金。为方形木器角端的饰件,造型优美生动。
你还知道哪些独特的审美
赶紧留言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