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张露馨
时间:2024-01-17 16:08:27
财经|消费的心理学效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消费的心理学效应。年复一年的双十一等消费买卖,你是不是了解它隐藏在背后的秘密?你是不是清楚让人疯狂购买的真相?接下来我们就来解答这些隐藏在背后的心理学效应。
No.1锚定效应 占便宜的安慰心理
占便宜心理并不是新发现,但是千年以来却是商家屡试不爽的“法宝”,自从有了“商品交换”这样的行为后,没有几个人能够逃脱得了这一心理法则。双十一最大的卖点就是:疯狂折扣,给每个人都抛了一个高价的锚。
所以,双十一时许多商品通常都会出现一个价格先涨后降的现象,为的就是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一个高价格的印象,然后,当我们以这个较高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时,折扣价就会看起来异常划算,使我们产生一种自己“占了便宜”的安慰心理。“不只五折”“仅限当天”这博人眼球的促销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再不去占便宜就要后悔到明年的“双十一”了。
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现象,是指大家在做决定或下判断前,容易受到之前的信息影响,这个信息就好像一个沉重的锚,沉到了海底,让你的思维以该信息为基准,在它的一定范围内做判断,而这样的判断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偏误。
No.2从众心理 商业群体的野蛮狂欢
钱没了可以再挣,东西下架了就没了!乌合之众是非常容易受人影响的,我们追求的是一种集体狂欢。在一个商业时代,没有几个人可以独善其身,你逃得掉淘宝编织的渔网,也躲不开天猫设下的迷宫。双十一,买的不是东西,买的是刺激。
这种心理反映在双十一的全民狂欢中,是群体盲动的无意识,人们乐于在双十一中屈从消费,盲目攀比,享受从个体购物到集体竞争的双重刺激。
1908年出版的心理学经典《社会心理学引论》一书中,提出人类有11种本能,其中的两种“屈从本能”和“群居本能”就是从众心理的根源之一。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人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保持独立性,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既然双十一的消费现象如此可怕,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拒绝双十一?抵制消费呢?不,一味的拒绝等同于逃避,想要战胜双十一,不妨试试CPW公式。
国外现在流行一个名词叫“CPW”(Cost Per Wear),它的计算公式是CPW=P/N。比如,当你看到一件衣服的时候,你可以把它的价值(P)除以你会穿这件衣服的次数(N),得到的数字就是这件衣服每次穿着时的花费(CPW)。举个例子,一件300元的大衣,你穿10次,每次的穿着成本就是30元;而一件200元的大衣,你穿1次,那每次的穿着成本是200元。
这样的算法不仅仅局限于衣服,你可以把它推广到任何一件商品,由此你就可以知道这件东西是不是你真的想买的,购物车里一下子就能刷掉几十栏。
另外,你还可以在买之前问问自己,“这件东西买回来后放哪?”“这件东西有什么作用是我需要的?”“以后真的会用么?”“商家到底在想什么?”等等。
消费并没有错,双十一等电商节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盲目,不疯狂,自然就不会掉入消费的陷阱之中,从而做到理性消费。
编辑 | 露馨
编审 | 张颖
复审 | 刘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