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颖
时间:2024-01-31 13:34:07
眼瞅着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掌柜的王一香乐的是嘴都合不上了。客人们来这里都要煮包子吃,一来二去的,掌柜的受到了廉颇将军煮包子的启发,灵机一动,顺手又做了一些饺子来卖,没想到,卖得比包子还快。
掌柜的一看,得了,干脆不卖包子了,直接卖饺子吧,后来,他还因为廉颇将军的称赞,把名字改成了“一口油”。
这“一口油”饺子汁多馅嫩,闻着香味扑鼻,吃着满嘴流油,逐渐成为店铺的主打产品,王氏的后人们继承了传统作法,不管朝代怎么更替,一直都是当地百姓的心头好。
那么,“一口油”怎么又变成了“一篓油”呢?
到了北宋年间,有一位进京赶考的南方秀才来到了邯郸城。这位秀才不光书读得多,还是一位美食家,这一趟出门不光是为了赶考,也为了品尝沿途的众多美食。他一到邯郸城,就四处打听,听说这里的一口油水饺非常有名,就立马找到了这里。一进店,叫了一盘水饺上桌,这一口下去,香喷喷、油汪汪的好味道就让他再也停不下筷子。一盘水饺很快见了底,秀才吃完以后,咂巴着嘴说:“走了几千里也没吃到这么好的水饺,薄皮大馅一篓油,真是名不虚传。”
掌柜的一听这话,心里也挺高兴,想着这“一篓油”的名字更加生动,也更要响亮,就把“一篓油”定做了新名号。
从此以后,“一篓油”水饺一传十,十传百,买卖做得更红火了,天天生意兴隆,顾客盈门,这样香飘万里的美食一直流传了几个世纪,获得“中华老字号”的荣誉更是实至名归。
(本期嘉宾:饮食文化专家 孔润常先生)
编辑:赵琳
编审:刘颖
责编:孟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