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祁国强
时间:2025-06-26 11:19
“三夏”时节,除了收割之外,我们还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小麦的晾晒和存储。如果赶上阴雨天气,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儿。而在保定市顺平县,一场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变革悄然发生,极大的解决了这个环节的问题。
今天我们走进保定顺平万源家庭农场,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顺平县下叔村的村口,矗立着一大片高耸的粮仓和烘干塔。这就是万源家庭农场所在地,建有3座粮食烘干塔和7座钢结构粮仓,实现了“烘干存储一步到位”。农民收割后的麦粒可以直接送入粮仓,无需再担心天气影响,也不必再为晒粮奔波。农场负责人郑和平介绍:“我们通过烘干机将麦子水分降到最佳状态,确保粮食品质,同时避免了自然晾晒可能带来的霉变和损失。”这样就解决了农民的一大难题。
在万源家庭农场的现代化粮仓中,粮食经过筛选、降温、清洁等步骤,确保品质。粮仓内部装有自动清扫器,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的清洁与干燥。现代化的烘干系统,不仅提高了粮食的整精米率,还减少了产后环节的损耗,真正实现了“粮食颗粒归仓”。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电力供应,万源家庭农场与供电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农场的排灌设备、烘干机等关键设施,都接入了电力大数据监测系统,实现了“小渥”数字监控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郑和平感慨道:“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种田有电保障,我们更有信心迎接丰收。”
在万源家庭农场的近万亩麦田中,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割麦、脱粒、装车,一气呵成。从收割到播种,全程机械化作业,让农民不再需要亲自下田劳作。郑和平说。
从播种到收割再到仓储,万源家庭农场用科技的力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这里,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成为“新农人”,用智慧和汗水,讲述着属于自己的丰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