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团队打破杂交育种和制种瓶颈,智能育种机器人在育种工作中能胜任哪些任务?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张文锋

时间:2025-08-14 11:03

说起育种专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袁隆平爷爷。作为我国老一辈育种家,从选种到授粉、杂交,袁隆平很多时候都需要亲力亲为,长期在野外观测试验,不仅辛苦,育种周期也相对较长。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育种工作迎来新变革。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智能育种公关团队 将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研制出世界首台可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智能育种机器人,打破杂交育种和智种瓶颈,大幅降低育种成本,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智能育种机器人在育种工作中能胜任哪些任务?它与科学家如何分工合作?这款机器人的诞生,将为未来的育种科研带来怎样的变化?一起来听记者的报道。

许操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杨明浩副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合作,用12,800张图像 进行花朵定位、分割、眼膜标记 以及柱头朝向检测的训练和测试,花朵检测准确率达到82%。

创新多项技术,让机器人对花朵方向的定位、柱头的识别、操作力度等控制在较高水平,保证授粉成功率。许操表示,他们使用吉尔策略编辑大豆花器官ABC 模型 调控雄蕊发育的基因,成功创制柱头外露的 大豆雄性不育系,使用该不育系可以节省76.2%人工授粉操作时间,为突破大豆单产提升瓶颈,率先实现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推动智能自动化杂交育种提供科技方案。

(稿件素材来源于“云听”客户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