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牛志辉
时间:2025-09-14 09:00
在人机协同作业日益普及的今天,工人在生产线上与机器人“并肩作战”时,真的足够安全吗?如何在人机共存的环境中确保人的安全呢?
在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上,参赛项目“数字孪生驱动的人机协作安全距离快速感知系统”为这个难题给出了创新解决方案。这是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邮电大学带来的项目。
它到底有多厉害?我们先从一个实验场景说起:六轴桌面式协同机械臂正在灵活作业,当有人靠近时,一旁电脑屏幕上立刻出现醒目的红色线条,精准勾勒出人体骨骼结构;同时,一道明黄色线条在人与机械臂之间动态生成,实时测量两者距离,还能根据距离给机器人下达“停机”“减速”指令,把安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如今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越来越常见,可人机共存环境下的安全防护仍是大难题,尤其是机器人制造和焊接领域,事故率一直不低。要知道,人类清醒时发现危险并反应,平均得 120 毫秒,而这套系统 48 毫秒就能完成安全距离感知,速度是人类的 2.5 倍,还能 “一心六用”,同时追踪 6 名作业人员,确保每个人都能及时得到防护。
在雄安场景汇现场,这套系统的便捷性和经济性,成了参观者驻足咨询的热点。项目相关负责人褚明介绍,系统部署就像装普通监控摄像头一样简单,只靠深度相机和软件模组运行,单个6米监控区域成本仅2万元;要扩大监测范围,只需加摄像头,不用额外复杂配置,大幅降低投入。强兼容性、低成本、快部署的优势,让不少制造企业当场就表达了合作意向。
大赛期间便有一家焊接机器人企业负责人联系褚明,他们正面临严峻的人机协作安全挑战:在自动化焊接产线上,上下料环节仍需人工介入。工人频繁进出作业区域时,既要防范机械臂的意外碰撞,又要躲避飞溅的高温焊渣,安全风险居高不下。这位企业负责人说:“对我们这样的焊接企业来说,这套系统绝对是刚需。”
除企业之外,沧州市招商部门也向褚明详细介绍了各种产业化扶持政策,表达了助力这项技术快速落地的强烈意愿。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不仅是技术展示的舞台,更是企业需求与创新成果对接的桥梁。正如褚明所说,这次来雄安场景汇,就是想看看技术能不能切实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难题,后续持续优化方案,让实验室成果真正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该团队在推动项目产业化的同时,还在深化人机共存领域的研究。而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的意义,也正体现在这里——它搭建起创新与产业的纽带,让前沿技术找到落地的土壤,让企业难题得到破解,一步步推动 “未来制造” 照进现实,为智能制造的安全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广播专栏《未来之城场景汇》即日起在河北经济广播《北方快车》节目播出
编辑:白玉 牛志辉 卢相钰(实习生)
责编:刘新莉
编审:刘文彪 魏亦军
监制:刘 军
终审:边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