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乐彤游河北|指尖的艺术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张路

时间:2025-11-12 22:46

“跟着乐彤游河北,一路精彩一路美!”

    在华北平原的定州,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历经千年流转,在指尖与丝线间传承着历史的秘密。

    定州地势平坦,沙河、孟良河、唐河横贯全境,气候湿润,适合植桑养蚕。这为缂丝织造技艺流传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定州缂丝这种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的丝织工艺在北宋时期达到鼎盛,出现了以丝织业为主的机坊、柜户,及雇佣工徒的机坊、染肆等。史料记载,“宋代是历史上缂丝艺术品的鼎盛时期,以定州生产的最为有名”。回首过去,定州缂丝作为世界上最富丽、最精绝的丝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供给世界各地。

    定州缂丝以其独特的“通经断纬”技法,将五彩的蚕丝线缂织成色彩丰富、色阶齐备的织物。它的魅力在于其正反两面如出一辙,图案浑然天成。织物的花纹不分正反面,近看犹如纬线刻镂而成。

    定州缂丝的织造过程,是一场与时间和耐心的较量。它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使用古老的木机及若干竹制的梭子和拨子,通过“通经断纬”的技法,创造出色彩丰富、色阶齐备的织物。光是织造一枚硬币大小的图案,可能就要花费十来天的时间。因此,定州缂丝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定州的郭氏缂丝,感受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又因为发音与福禄”相似,在传统文化中也代表着吉祥。为了美观,在葫芦外面雕刻上各种图案,这就是葫芦雕刻艺术的原始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欢葫芦雕刻题材广泛,涵盖古典文学、神话传说、民俗生活、宗教故事、山水花鸟、诗词书法等,堪称立体的百科全书”。

    葫芦雕刻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当代社会依然焕发着活力,并展现出新的社会意义。葫芦雕刻从早期的民间玩物,到后来作为宫廷贡品,再到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其角色演变反映了其价值的提升。

    葫芦雕刻艺术,其形态虽小,内涵却如壶中天地般广阔深邃。它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融合了实用与审美、民俗与雅趣、传统与创新。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葫芦雕刻的未来,正如那绵延的藤蔓,在传承与创新的浇灌下,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石家庄市藁城区的李松家里,感受这位年轻的葫芦雕刻艺人的大千世界。





视频来源:《乐享河北》
责编:张璐

初审:王兴悦、包晓玥

复审:张鸿鹏

终审:王磊

识别图中二维码   下载冀时客户端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