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邓晓卿
时间:2022-10-07 10:44:18
品冀味 看河北 说风物 话成就
——《家政女皇》迎国庆特别节目 “品冀味儿 看河北”感怀
梁勇
在举国欢庆国庆佳节、喜迎二十大的喜庆日子里,有幸应邀参与《家政女皇》迎国庆特别节目—“品冀味儿 看河北”节目录制,与著名主持人方琼、程成、张弛一起说燕赵风物,讲河北文化。节目播出后,赢得了广泛关注,好多京津冀的朋友发来截图,称赞节目好看,一致认为“长知识”。
“品冀味儿 看河北”系列特别节目,是河北卫视以“举国欢庆迎盛会,冀味美馔献佳节”为理念创作的,创作团队利用《家政女皇》这个卫视IP,整合人文学者品美食、说风物,讲美食背后历史人文,探索节目的文化创新,我有幸成为这个特别节目的嘉宾。对于我也是一种创新的探索。美食、美厨遇见冀味食材的历史,能够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盛宴,我没有足够的想象。要感谢节目组年轻的编导团队,敢于创新,善于学习,大胆策划,勇于探索,结合美食、美厨、美味的美餐,揭示河北的历史文化,讲述燕赵食材背后的历史人文,展示美食类节目的文化风采和人文魅力。
论厨房知识我并不专业,但是讲河北各地的风土民情、人文历史,说河北土地上、餐桌上各种食材的种植和食用历史,我敢非常自信地说,我肯定能有问必答。这其中不仅仅有多年学习研究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几十年农村生活的历练与体悟,还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取有用知识的学术渠道。我明白了自己在这个系列特别节目中的角色定位:说河北风物,讲历史文化,展燕赵魅力。
我们的节目从第一集保定直隶官府菜说起,讲保定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域历史背景,从历任直隶总督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说直隶官府菜兼收并蓄的文化魅力,从保定城肇建、发展的历史,到古代的茶马互市、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瓷器之路、古代举子的赶考之路,讲多民族与各地商贾云集带来的色香味杂陈,诠释保定美食的人文历史。
我们一边品冀味,一路看河北,从渤海之滨黄骅虾酱的悠久历史,到长城脚下的卢龙甘薯,从张家口的藜麦引种的历史,到抚宁历史悠久的中国山楂、从望都县尧母故里的辣椒之乡,讲到世界农业遗产涉县太行山旱作梯田上的太行山大红袍花椒历史。让观众一边享受厨师高超的厨艺,一边认识冀味的博大精深和发展格局,一边说道河北原产地的山楂、花椒的古老历史与当地人文故事,说道黄骅虾酱与滨海人文的历史源缘,揭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创造。
节目中的美食美厨还用到了甘薯、藜麦、辣椒等外来物种,这些原产于南美洲的农作物,如今已成为河北某些市县的地理标志产品和河北美食。我们结合节目中使用这些食材的美馔佳肴,讲述这些外来农作物进入中国、造福河北的历史,尤其是对河北具有200多年种植史的甘薯,我讲述了乾隆年间无极县令黄可润和直隶总督方观承引种和推广甘薯种植、发展旱作农业的历史贡献。同时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藜麦在河北地区引种的历史,分析藜麦美食与我们传统粟作农业区文化本底结合的成功实践。边烹饪,边品尝,边说历史,为观众讲河北美食背后的人物和故事,揭示冀味美食兼收并蓄的发展历史。
通过“品冀味儿 看河北”特别节目的合作,我感觉河北卫视《家政女皇》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节目,一个善于探索的节目。感谢卫视配置的具有开创精神的创作团队,他们深入观众之中,不断了解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在当今各类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节目的创新肯定是发展的根本,而把握不同时间节点观众群体结构的变化与收视习惯的变化,就是供给侧与消费侧吻合的智慧。《家政女皇》节目在创新中,不断整合有用的智力资源,关照不同观众的关注点。他们不仅邀请营养学专家参与节目,结合烹饪过程,诠释养生知识,也请美食家讲述美食的品位和品味。才使这一档节目长期保持较好的收视率。
这一次,节目中的编导团队提前谋划,广泛调研,把握国庆小长假的机遇,考虑到很多家庭成员宅在家里度小长假,出现集体收看节目的可能性,着力提升节目的文化品位,于是策划了品美食、说历史、讲人文、话旅游的系列特别节目,开创将美食与历史文化、旅游融合的新模式,将美厨与各地风物整合,不仅让观众品美食,还能在节目中砸吧出更多历史的雅趣和文化的享受,同时也借此展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旅游融合的成就。
我参与这个节目,从人文学者的专业角度来说,虽然感受因节目节奏的局限,还有很多精彩的历史故事意犹未尽,但通过与创作团队的合作,我感觉到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感受到他们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刻苦的学习态度,也为我们一起所作的创新开拓而欣慰,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在节目的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不断进取,越来越好。
作者: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