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疾控提示】预防乙肝的“黄金三针”——乙型肝炎疫苗(HepB)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武新潮

时间:2025-05-02 20:15


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BVaccine, HepB)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核心手段,属于我国免疫规划疫苗。乙肝病毒(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全球约2.57亿人长期携带病毒。新生儿和婴幼儿是乙肝防控的重点人群,因其感染后慢性化风险高达90%。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诱导抗体产生,阻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是我国实现“乙肝清零”目标的关键措施。自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以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9.7%降至0.3%以下,成就显著。




     免疫程序    

新生儿接种: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1月龄、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3剂(共3剂)。如果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新生儿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第1剂,并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成人接种:成人未接种者可直接按0、1、6月程序接种。

     接种方式    

乙肝疫苗采用肌肉注射。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疫苗工艺技术    

乙肝疫苗主要分为两类:
重组酵母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导入酵母细胞进行表达,经过纯化后制成。
重组CHO细胞疫苗:利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表达HBsAg,适用于对酵母成分过敏者。
两种疫苗均为蛋白亚单位疫苗,不含活病毒,接种后不会引起乙肝感染。

     常见接种后反应及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接种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2至3天内可自行消失。
罕见不良反应:接种72小时内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以及轻度或中度的红肿、疼痛,一般1至2天后可自行缓解;硬结一般1至2个月可自行吸收。

     接种禁忌    

绝对禁忌:对疫苗成分(如酵母、铝佐剂)过敏者;既往接种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
暂缓接种:急性发热(体温38.5℃及以上)、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妊娠期(非禁忌但需谨慎评估)。

     其他    

保护效果: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乙肝抗体水平可能随时间下降,但免疫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暴露于病毒后能快速激活保护机制。

来源:河北疾控

初审:王戈 岳欣 崔平  

复审:刘伟 秦旭光 

终审:张雪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