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传奇·揭秘清西陵》系列 | 今晚播出《抠门皇帝的地下豪宅》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孟智

时间:2025-06-19 15:43

“抠门皇帝”道光,以帝王之尊力行节俭,却在自己的陵墓上砸下重金! 一生谨小慎微,却在建陵这件事上屡破祖制,三迁陵址、两度建陵,铺张程度令人咋舌。标榜节约与守成的道光帝,为何竟有如此反常之举? 道光陵寝的背后,究竟深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1 一场大案

1828年9月12日,清东陵。 刚刚拜谒完毕的道光皇帝面色铁青,震怒异常! 顷刻间,数道严旨接连降下——兵部侍郎等七位朝廷重臣被抄家流放,多位大员锒铛入狱!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十五天,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道光帝竟连发三十道圣旨,最多一天连下四旨,内容惊人地一致:彻查宝华峪地宫营建官员!严令之下,抄家、革职、流放大有人在,朝野震惊。这便是轰动一时的“宝华峪渗水案”。

案由其实非常简单:道光皇帝心心念念的万年吉地, 征调了数万工匠、耗费百万白银、历时整整六年方才建成的宝华峪地宫渗水了! 史书记载:地宫积水深达一尺六七寸,连孝穆皇后的棺椁,竟也被浸泡了两寸之深!

皇陵渗水,并非绝无仅有。 乾隆地宫也曾遇此窘境,然而乾隆帝不过下令修补了事。而道光帝呢?他不仅雷霆震怒,大举株连,更做出了一个令满朝文武瞠目结舌、彻底违背祖制的决定:弃这座的陵寝,另择吉壤!

一个以“节俭”和“守成”自诩的皇帝,为何在陵寝问题上如此暴烈反常?那深达一尺七寸的积水背后,究竟藏着何等秘密,足以让道光皇帝不惜挑战祖宗定下的规矩?

2 艰难选址

道光登基时,清朝关内已有东(遵化)、西(易县)两大陵区。为平衡两地,乾隆定下“昭穆之制”:皇帝隔代分葬于东、西二陵。

然而,素以“恪遵成宪”自居的道光帝,似乎并未将这“祖宗规制”真正放在心上。在身后万年吉地的选择上,他有自己的想法。

北京丰台区的王佐村,道光皇帝的原配发妻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的墓地。登基后的道光对其刻骨铭心,这份深情竟使他将祖宗家法抛诸脑后,执意要将自己陵寝也建于王佐村,誓求死后与皇后同穴长眠!最终,这个想法因群臣激烈反对方才作罢。

经历了王佐村的深情执念,宝华峪陵寝的积水,道光帝对身后事的安排开始变得谨慎且苛刻。他执意重新选择陵址,并派出十多名大臣和宗室嫡亲组团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布北京的密云,天津的蓟县,河北的丰润和易县等地。备选吉地之多,范围之广,在清代当属首例。最后,道光皇帝决定在西陵的龙泉峪再次建陵。

3 低调奢华

再次建陵,宝华峪耗资两百余万两白银尽付东流,道光帝也自觉理亏。 因此,在修建慕陵时,他三令五申:务必“俱从俭约”。

然而,据后世的学者考证,建造慕陵共耗费了白银两百四十多万两,折合人民币五亿元左右。比建筑宏伟的乾隆裕陵多花了三十七万两,比慈禧太后极尽奢华的定东陵,还多花了十七万两。

一面高倡“俭约”,一面豪掷天价。 这位“节俭”皇帝究竟打造了一座怎样的陵寝?天价白银,又究竟流向了何处?慕陵又是如何做到朴素且奢华的?朴拙外表之下,暗藏着何等不为人知的玄机?

河北卫视今天21:22

《燕赵传奇·揭秘清西陵》之

《抠门皇帝的地下豪宅》

即将为您呈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