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孙希权
时间:2025-07-04 11:03
从科技前沿到体育赛场
从乡村振兴到太空探索
河北人以燕赵大地赋予的
坚韧与创新精神
在各行各业中大放异彩
展现“河北力量”
感恩奋进,双争有我
美丽河北,因我出彩
河北共青团携手河北卫视《出彩河北人》
共同推出
“出彩河北人·青年榜样”专栏
讲述燕赵儿女的奋斗故事
闫文彦,是土生土长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村人,如今,她以满腔赤诚守护着这片革命圣地的红色记忆,用青春的声音讲述着家乡的荣光。
“在太行山区的老山根,有一个不大的小山村,小山村放光辉,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在节目现场,清脆的快板声瞬间抓住观众的心弦。作为西柏坡纪念馆的“90后”讲解员,闫文彦深知,要让红色故事穿越时空、直抵人心,需要有新的表达。快板、民谣、网络直播……这些充满活力的形式,成为她手中讲好家乡故事的“金钥匙”。
西柏坡,这座镶嵌在燕赵热土上的红色地标,是闫文彦生命最初的底色。儿时,纪念馆就是她的“游乐场”,讲解员叔叔阿姨们声情并茂的讲述,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向往的种子,“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家乡的故事讲给世界!”这份朴素的愿望,悄然生根发芽。
浸润她成长的,还有父亲闫青海那份沉甸甸的“红色情缘”。时光回溯到1948年秋,年仅3岁的闫青海重病垂危,绝望的父母将奄奄一息的他包裹起来放到村中的石碾上,期望得到好心人救助。是住在西柏坡的董必武夫妇及时发现、伸出援手,才将这个幼小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救回。“董必武夫妇石碾救弃婴”的故事,成为西柏坡军民鱼水深情的生动注脚,也刻入了闫家的红色血脉。为铭记党的恩情,闫青海将石碾搬到自己家中保护起来。如今,年逾八旬的老人翻看老照片,不禁潸然泪下,口中反复呢喃着:“感谢共产党,共产党的恩情不能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父亲,是共产党救了他的命,我们一家人都要记着党的恩情。”正是这份深植于血脉里的红色情怀,让闫文彦在2013年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这片生养她的热土,接过了讲述西柏坡故事的接力棒。
在闫文彦的讲述里,西柏坡不再是地图上一个简单的坐标,而是一个跃动着生命脉搏的精神家园。她将受众带回烽火连天的岁月,讲述着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时的惊心动魄,重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简陋的指挥所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姿;她剖析“两个务必”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深远意义,让人们深刻理解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她娓娓道出西柏坡人民与党中央那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一个个质朴感人的故事,总能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有一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战士听完闫文彦的讲解,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噙满热泪:“姑娘,你讲得太好了!听着你的讲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起了和战友们并肩战斗的日子。谢谢你,让更多的人记住了那段历史!”这样的时刻,让闫文彦深切感受到肩头责任的千钧之重,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无比自豪。在她十多年的讲解生涯中,总会发生这样的感动与共鸣,她的讲述,不仅传递着历史,更是在无数心灵深处悄然播撒下红色火种。
如今,闫文彦已经成为西柏坡纪念馆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讲解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份财富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感悟它、践行它。”这句话,闫文彦常挂在嘴边,而它最初正是来自父亲闫青海的谆谆教诲。多年来,父女俩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接力守护,用滚烫的赤诚与专业的素养,引领着一批又一批人穿越历史烟云,触摸西柏坡的灵魂,感受那份永不褪色的信仰力量!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河北共青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