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教育“冀”心田丨第五期:铭记历史——镜头下的血与泪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5-07-26 08:00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这一片战火肆虐的土地上,潘家峪——这座地处冀东山区的静谧村落,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当地人民顽强的抗日意志,成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坚固堡垒。

【河北广播电视台 朱一帆】

红色精神传燕赵,爱国教育“冀”心田。大家好!我是主持人一帆。今天我们和潘家峪小学的同学们,跟随刘长玲老师一起来走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潘家峪惨案纪念馆。

【潘家峪小学老师 刘长玲】

大家好,请看墙上的这些老照片。日军仅在侵略河北期间,就制造了300余起屠杀惨案,其中千人以上的就有藁城梅花惨案、成安惨案、丰润潘家峪惨案等至少15起。

这些由摄影记者雷烨拍摄的珍贵照片,真实记录了日军在潘家峪制造的大屠杀。

雷烨,原名项金土。1938年,立志救国的他变卖家产换作路费,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他被派往晋察冀边区任前线记者团记者,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相机,参与到这场伟大的抗战事业里。当冀东大地烽烟四起、百姓饱受苦难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冒死穿梭于战场和被日军践踏的村庄之间。

【潘家峪小学 学生】

老师,日本人为什么要屠杀老百姓?

刘长玲:“因为潘家峪的村民长期支持抗日,为八路军提供物资、情报,掩护伤员,所以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

1941年1月25日,日军将全村的男女老少驱赶到潘家大院,用机枪疯狂扫射,随后放火焚烧,1230名无辜村民惨遭杀害。惨案发生后,雷烨冒着生命危险,立刻奔赴现场,用他的相机记录下了这惨绝人寰的一幕。随后他将照片发表在了《晋察冀画报》上,让日军的罪行大白于天下。

这些照片一经发布引起了各界强烈的震动。这不仅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了潘家峪惨案的真相,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许多爱国青年看到这些照片后,纷纷投身到抗日的队伍中来。

战场条件恶劣,为保存这些照片,事发后,雷烨用油纸将照片层层包裹,藏在深山的山洞里,以免被日军发现。可惜,1943年雷烨在执行任务时遭到日军的包围。生死关头,身负重伤的雷烨为保护照片,毁掉了相机。他说:“相机可以毁,但真相不能被掩盖。”随后,他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壮烈殉国。雷烨牺牲后,他的家人一直苦苦寻找他的下落,直到六十年后,经多方努力,他的英勇事迹才被家乡人民知晓。

潘家峪惨案是日军侵华暴行的铁证,是民族苦难历史的伤痕。如今,潘家峪已重焕生机,而那段屈辱的历史却时刻在告诫我们要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愿我们以实际行动捍卫和平,绝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



2025年7月26日18:24

河北卫视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联合出品

敬请期待





编辑:杨业   记者:赵志达 于梦羽 赵一博   监制:张志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