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5-08-09 09:14




1938年,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以雾灵山为中心点燃抗日烽火。不惧日寇长枪重炮的围攻,冀东军民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家园。

【河北广播电视台 朱一帆】
红色精神传燕赵,爱国教育“冀”心田。大家好!我是主持人一帆。今天我们和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的同学们,跟随董颖老师,一起来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冀东烈士陵园。

【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 大队辅导员 董颖】
欢迎大家来到冀东烈士陵园,这里在册烈士238名,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电影《平原游击队》的主人公李向阳的原型之一——包森。

包森,原名赵宝森,陕西蒲城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系统学习。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奉命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4月,他设计诱敌深入,生擒了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此举震动日本朝野。他尤其擅长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以少胜多,叶剑英元帅盛赞其为“中国的夏伯阳”!

展柜里的这架望远镜,是1940年初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同志赠送给包森的。此后两年,这架望远镜协助包森指挥了大小战斗数十次。

在1940年的百草洼伏击战,包森借助望远镜观察敌情,利用险要地形,以石块诱敌消耗弹药,几乎全歼日军精锐。在1942年的果河沿战斗中,他又凭借望远镜详查敌情、精密部署,集合七个连,歼俘敌中校团级军官以下千余名,创造了冀东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包森卓越的军事才能让敌人心惊胆寒,甚至有“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把他视为克星,同时也激起了他们更加疯狂的报复。

1942年,日军在华北地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冀东地区作为抗日的重要战场,成为了重点“扫荡”目标。2月,包森在河北遵化野瓠山与敌军相遇,就在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之时,一颗子弹向他袭来,他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而后望远镜作为烈士遗物又辗转送至李运昌手中,陪伴他指挥冀东军民浴血奋战。1992年,李运昌把这架珍藏多年的望远镜捐赠给了冀东烈士陵园。

包森虽然英勇就义,但其精神永恒。在他的影响下,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在盘山地区建立了七个联合县政府,境内二百多万人为把冀东地区建成强大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晨光掠过展柜中历经沧桑的望远镜,镜片上仿佛仍映着当年的烽火。包森司令员虽已长眠于大地,但他的忠魂却早已融入了巍巍长城,成为了这片山河不朽的脊梁,不断激励着新时代少年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2025年8月9日18:24
河北卫视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联合出品
敬请期待



编辑:杨业 记者:赵志达 于梦羽 杨业 监制:张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