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5-08-24 08:00




1939年,侵华日军占领华北平原,铁蹄践踏白洋淀。焚渔船、毁苇田、屠杀百姓,淀区沦为“无人区”。面对压迫,一群渔民、猎户、铁匠擦干血泪,攥紧鱼叉和土枪,隐入茫茫芦苇荡,组成了让日寇闻风丧胆的雁翎队。

【河北广播电视台 朱一帆】
红色精神传燕赵,爱国教育“冀”心田。大家好!我是主持人一帆。今天我们和安新县第二小学的同学们,跟随张艳老师,一起走进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提起白洋淀雁翎队,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小兵张嘎,他是白洋淀雁翎队千千万万英雄儿女的缩影。

而赵波,这位雁翎队的战士,就是一位真实的“嘎子”!他十几岁就加入雁翎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老师,电影里的嘎子用木枪打日军,赵波爷爷用什么打日军?

张艳:“答案就是这艘木船,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枪排’,为防止枪膛火药受潮,人们习惯在信口处插上一根雁翎,这就是雁翎队名字的由来。”

这枪排的设计凝聚了白洋淀人民的智慧,它平底无舵,头宽尾窄,这样的构造有利于在芦苇荡狭窄曲折的水道中快速穿行,让敌人防不胜防。

这大抬杆是雁翎队员们用铁匠铺的废铁和芦苇荡的硝土自制而成的秘密武器,这种土制火炮射程短,但威力巨大。赵波和雁翎队的队员们,就是驾驶着这样的“水中幽灵”,开始在白洋淀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抗日传奇。

1943年秋,日寇的100多只货船满载军火,路过白洋淀王家寨和赵庄子之间的水域。凌晨时分,日军渐渐地进入伏击圈,此处水道仅五米宽,日军大船进退两难!赵波和他的战友们驾驶多艘枪排潜至敌船十米内。二十门大抬杆一起发射,日军弹药箱瞬间爆炸!

这次伏击不到40分钟就胜利结束, 全歼了130多个日伪军,还缴获了无数军用物资,彻底切断了日寇的“黄金运输线”,赵波也因此获得了嘉奖。

在白洋淀,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雁翎队和敌人作战70余次,仅8人牺牲,却击毙、俘获了日军近千人,缴获了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成为抗日战争中一支重要力量。

雁翎队在烽火硝烟里铸就了不朽的传奇。如今,硝烟虽已散去,但雁翎队的精神光芒却愈发夺目。白洋淀的芦苇年年新绿,英雄的精神生生不息。愿我们都能继承雁翎队的智慧与勇气,站在新时代的浪潮,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传奇。

2025年8月24日18:24
河北卫视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联合出品
敬请期待



编辑:杨业 记者:赵志达 于梦羽 梁雨晴 监制:张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