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高宏
时间:2025-08-30 07:00
这是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
五位战士,为掩护主力转移,将敌人引向绝路,最终纵身跳下狼牙山;一位女性新闻工作者,在被日军包围的山洞外,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毅然跳崖殉国……
他们用生命书写了什么叫“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什么是民族脊梁的血性与忠诚!


纵身一跃,定格永恒,他们用生命诠释什么是民族脊梁。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这句来自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呐喊,穿越八十多年时光,依然震撼人心。

1941年秋,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五位战士毅然将敌人引向狼牙山绝路。
五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在完成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后,把手中的枪砸碎,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从狼牙山棋盘陀一跃而下……
他们中三人英勇牺牲,两人有幸生还。而这惊天一跃,却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的画面之一。


新闻战士,以笔为刃,以身为盾
同样选择跳崖殉国的,还有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黄君珏。1942年6月2日,30岁的她为了不被日军俘虏,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纵身跳下悬崖。
那一刻,她的丈夫王默磬因重伤藏在对面山上,眼睁睁看着爱人跳崖却无法施救。当夜,他冒着生命危险下山,借月光找到妻子的遗体……
他在后来写给岳父的信中说:“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概属民族无上之光荣。”

黄君珏不是个例。在那次扫荡中,共有46名新闻工作者殉难。他们以笔为刀,揭露敌寇暴行、鼓舞军民士气,也因此成为日军的“眼中钉”。
但他们从未后退。
《新华日报》在被摧毁一个月后,就复刊了。这些新闻战士用生命捍卫的,不只是报纸,更是民族的希望。

壮士一去兮,精神永存
从狼牙山五壮士,到跳崖殉国的黄君珏,再到46位牺牲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大多数人都很年轻,有些人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但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什么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燕赵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这片土地,见证了多少壮怀激烈、血沃中华的故事。如今硝烟散尽,山河无恙。但我们不忘记:是谁,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黎明;是谁,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坚信光明。
八十年来,易水依旧寒,壮士精神永存。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那份铮铮铁骨,那份家国情怀!
河北卫视 今天21:25
《太行丰碑》之“壮士一去兮”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