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丰碑》| 这些孩子的故事,藏着你不知道的抗战密码!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孙源

时间:2025-09-02 08:30

      永不消逝的青春密码



岁月沧桑,英雄不老。

在民族存亡的年代,有一群少年,以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国命运。他们手持红缨枪、身穿粗布衣,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微笑,却已在血与火中经受考验,甚至献出生命。

电影中“站岗、放哨、送信”的少年,真实的人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震撼。当我们走近他们身旁,会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着怎样动人心魄的青春密码?


断指少年:血色呐喊中的信仰密码


1945年,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12岁的河北武强少年温三郁,被授予“气节模范第一名”称号。

一枚沉甸甸的银质奖章,铭刻下这个少年的勇敢。

1942年1月,由于汉奸告密,日伪军突然包围了温三郁所住的村子,踹开了温家的大门!明晃晃的刺刀抵在了12岁的温三郁身上。而此时,温家后院的地道里,就藏着一名游击队员。面对鬼子的逼问与滴血的刺刀!温三郁咬紧牙关,却始终只说三个字:“不知道”。残忍的鬼子拔出刀,冲着温三郁的头猛砍下去,寒光闪过,温三郁的双手有五根手指被砍断,鲜血涌出,温三郁倒在血泊之中,失去知觉,也因此侥幸躲过死劫。


襁褓密信:母亲尸身下的生命接力


1942年8月6日,晋察冀妇救会干部李淑敏牺牲前,将重要情报藏进女儿小云的襁褓中。这个尚在哺乳期的婴儿,是如何在日军搜捕中穿过层层封锁,将情报送达?

一封藏在棉袄中的证明书,解开了小小情报员的身世之谜,也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一岁,跟随养母送情报时,大腿被敌人用烟头烫伤,留下了永远的疤痕;三岁,跟随第二任养母送情报时,头皮被子弹擦破,险些丧命。


果篮谍影:九岁少女的生死时速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实施强化治安政策,对出入城门的每一个人严格盘查。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党的情报工作面临着异常的困难。

柳溪的老家在昌平柏峪口村,9岁时她开始参与情报工作,水果篮子成为她传递情报的主要工具。将情报用油纸包好,放入挖掉一块的水果当中,再塞入挖掉的部分,最后用蜡固封。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拎着水果篮子,假装出城探亲,虽然这种传递情报的方式非常巧妙,但也难免发生意外。面对日本兵拦截和恐吓,她们将如何抉择?

《太行丰碑》

英雄年少,

他们投身残酷战争!

危机重重,

他们纵横敌后战场!

全民族抗战,

血与火

铸就今日胜利!

中国式情报,

才与智书写昨日传奇!


走近“烽火信使

解密“永不消逝的青春密码”

河北卫视  9月2日  21:25

为您呈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