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赤子·长歌浩气》导演手记①|向前向前向前!当“前进”的旋律从延安的窑洞飘出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孙希权

时间:2025-09-01 09:36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片《山河赤子》,将于2025年8月31日-9月2日21:20在河北卫视播出。通过纸短情长、丹心传家、家国同频三重维度,抢救式实地采访多位河北籍抗战老兵及其后代,用影像留住“山河赤子”的故事和精神,重走来时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在拍摄过程中,导演也受到了深深地触动与震撼,写下这样一篇导演笔记。

导演手记   

《山河赤子·长歌浩气》聚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背后的故事。从选题策划到前期拍摄,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让一首诞生于延安窑洞的歌曲,跨越80年时光,依然能叩击当代人的心灵?

最初查阅资料我得知,郑律成与公木的相遇像一粒火种。两个年轻人,一个带着亡国之痛从朝鲜奔赴延安,一个怀揣共产主义信仰扎根黄土,在延安南门外西山坳的土窑洞里,因《子夜岗兵颂》的偶然共鸣,点燃了创作《八路军大合唱》的念头。

在这里,郑律成敲着石头找节奏,手指被砸破也不停歇;在这里,公木的歌词与郑律成的旋律碰撞,“向前向前向前”的呐喊从笔尖跃出,成为穿透黑暗的力量。这些细节,远比空泛的赞美更能让观众读懂:伟大的作品,从来不是凭空诞生,而是源于滚烫的信仰与对人民的赤诚。

采访过程中,我意识到,两位创作者的精神不仅在军歌里,更在他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一生里。郑律成写《延安颂》也写《我们多幸福》,公木写《英雄赞歌》也写《白毛女》,他们始终贴着人民的心跳创作。于是,我们特意加入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片段,毛主席那句“写兵好,唱兵好,演兵好”,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更道破了这部作品的灵魂——它为兵而作,为人民而唱。

拍摄杀青那天,延安的风掠过山坳,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歌声。我们知道,这部作品不只是为了纪念一首歌的诞生,更是为了让人们记住:那些战火中诞生的旋律,永远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坐标。而我们永远长歌浩气,向前向前向前!


导演 / 王立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