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丰碑》|没有硝烟的生死搏杀,信仰“隐秘而伟大”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翦枫

时间:2025-09-01 09:09

他们是神秘的无名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际,行走于刀锋之上,与狼共舞。

隐蔽战线上,这些“党的地下工作者”,身处没有硝烟的生死搏杀,他们的信仰,执着而坚定,隐秘而伟大。


作家李英儒

“地下工作者”是他的另一重身份

抗日战场的硝烟背后,情报战是另一个无形的战场。小到一波炮弹定向轰击的精准方向,大到战略部署、重要军政人物的出行路线,战场上的胜负,往往在情报战结果分晓时,就已注定。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作者。1942年日军对冀中实行“五一”大扫荡,时任晋察冀军区北上抗日先遣支队、独立团团长的李英儒,受晋察冀军区党委委派,打入保定从事地下工作。

据李英儒妻子、女儿回忆和讲述,当时,没有合法身份,没有经济来源,“潜伏”于敌人的心脏,任务危险且特殊。李英儒夫妇在保定从事地下工作的经历,为日后《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电影中摆出八字形碗筷作为接头暗号、各类生活化的情报传递方式,也是源于李英儒的真实经历。

岳林、潘树森

隐蔽战线的一对伉俪

岳林,石门情报站成员。当年,只有16岁的她,“潜伏”在日军医院,利用护士身份做掩护,出入于日本人搜查严密的城门,收集和传递情报。

岳林拿到情报后,要交给她的直接领导,一位代号叫“森”的同志。“森同志”,就是当时晋冀四分区侦察员,石门中心情报站负责人之一:潘树森。

他在市区内以自由职业为掩护,与共产党员焦许昌、邢剑云等人成立情报站,利用人地熟悉的优势,在市内开辟四个联络点,发展了十余名地下情报人员,岳林就是其中之一。刀尖上结成的战友情谊,让潘树森和岳林走到了一起;解放后,石门地下工作组成员,集体转入新成立的市公安局。


以正义和信仰之剑

打响命运反转的伏击

像李英儒、岳林、潘树森等一大批“潜伏者”,不计名利,不惧危险,甚至在某些时间还会承担着骂名,但他们无怨无悔,支撑他们的是忠诚与信仰。

隐蔽战线还有一些无名英雄,深入敌营,攻心夺志,用信仰和精神,感染着敌占区的另一批人。王溥、康慕飞等爱国志士幡然觉醒,或投诚我军,或发动战场起义,走向光明的革命道路,被策反者继而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

时代洪流中,党的地下工作者们,用勇气、抉择与牺牲,铸就了民族解放的丰碑,彰显出我党统一战线政策和敌后工作的巨大威力,他们的信仰,“隐秘”而伟大。


敬请期待

9月1日21:32

河北卫视播出

《太行丰碑》之

“没有硝烟的生死搏杀”

走近鲜为人知的

“暗战”传奇

感受信仰如矩

初心如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