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北》特别策划《构筑新境・文润燕赵——河北公共文化新空间纪实》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5-10-19 10:04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从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古籍沉香,到滦河畔承德新馆的现代绽放;从定州街巷的便民空间,到邢台南和的非遗活力——河北以“守文脉、惠民生”为纲,“标准化、均等化、品质化”为笔,书写公共文化设施升级答卷。

这里是今年年初投入使用的承德图书馆新馆。“书山”承载的100万册藏书,藏着河北公共文化设施的“升级密码”。

【承德市图书馆馆长 王燕峰

我们新馆的面积是老馆的5倍,还引进了现代化的信息设施、安全防范、建筑设备管理等五大智能系统,古籍保护有专业恒温恒湿设备——这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攻坚的缩影,更是民生承诺的兑现。

从老馆的“将就用”到新馆的“高品质”,承德新馆是全省公共图书馆的缩影:截止2024年底,全省182个公共图书馆,92.9%获评上等级馆,平均每万人拥有建筑面积达194.75㎡,较2020年增长129.3%。

【河北广播电视台 主持人 朱一帆

当图书馆的书香走出馆舍围墙,河北正把文化服务嵌入城乡生活的烟火角落。

诸如石家庄大者书院、保定半亩方塘书院、定州城市书房等一大批文化新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定州市图书馆 馆长 陆永辉

近年来,定州打造了七座新型城市文化空间,与鹏洲凤凰城合作的凤鸣书房是政企联动,拓展公共文化空间的成功范例,同时,我们与新华书店的深度合作,常态化的开展图书分享,名家讲座,亲子阅读等高品质的阅读活动,真正让书房活起来,人气旺起来。

读者

前两年在送孩子回家的路上,发现咱们这开了一家城市书房,进来看了看,不仅有定瓷的展览,还有非常多适合孩子看的课外读物,开在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太方便了!

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通过场馆联通、资源共享,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雄安新区容西片区贤溪社区公益图书馆“XIN空间”,是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合力打造的邻里级新型阅读空间,更好地满足了附近师生、居民的文化需求,为雄安新区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5公里奔波”到“0.5公里便利”,从“固定场馆” 到“灵活空间”,街区、商区、社区等地的1500余家城市书房、乡村书吧,正织就“城乡全覆盖”的书香网。

如果书房是“毛细血管”,文化馆、博物馆就是“文脉主干”。在这儿,场馆早已不是“只看不动”的展厅,而是能学手艺、能创收的“生活阵地”。

糖画传承人 杨建党

以前老手艺没人愿意学,现在好了,博物馆搭平台,我已经带十几个徒弟了,能够更好的把老手艺传承下去!

南和博物馆讲解员 赵庆萍

博物馆去年6月份正式开馆,升级以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吸引了15万余人次参加,并且还和校区、社区开展30余场社教活动,扩大了文化传播覆盖面。

在河北公共文化设施的升级版图里,“文化惠民”不止于“看见”,更在于“受益”。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 段广宁】

“十四五”以来,我们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攻坚行动,就是要让优质文化资源“沉下去”、服务能力“提上来”,让每一寸文化空间都滋养民生、服务发展。

如今,182个公共图书馆、183个文化馆、41个美术馆、409家博物馆、228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300余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河北用一组组数据、一处处新空间,把“文化民生答卷”写在了燕赵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也写进了7300多万百姓的心里。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2025年10月19日晚18:24

走遍河北

第三百零二期 

河北卫视

敬请期待

编辑:杨业   记者:赵志达 于梦羽 张宇华   监制:张志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