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北》特别策划《聚焦县城发展 提升宜居环境》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5-11-15 11:55

近年来,河北以建设燕赵宜居县城为抓手,因地制宜补齐县城建设短板弱项,通过开展县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三大提升行动,全力提升县城建设品质,扎实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注入新活力。

这里是“中国纺织之乡”河北高阳,全国每三条毛巾就有一条产自这里。我们都知道纺织是水里生财的行业,印染污水排放始终是痛点。那高阳是如何破解难题,实现“清水绕城”的呢?我们到生态印染产业园一探究竟。

【河北高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建设管理局局长 杨倩】

奥秘就藏在我们这个循环经济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我们通过预处理,把印染企业产生的污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去除掉,转化为再生水,然后通过管道输送给本地的印染企业,不仅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每年还可节省水资源近2000万吨。

使用再生水不但节约水资源,而且由于水质相对稳定,产品着色效果更好。

高阳县整合全县40多家印染企业入园,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一企一管”实现排放精准监管,提升改造建成了目前河北省最大的县级污水处理厂。印染企业入园后,污水集中预处理,实现了“降本增效、绿色生产”,一举多得。

联合环境水务((高阳)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再生水厂厂长 彭亚东

依托再生水技术,高阳县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印染废水零污染及污水零排放,现在厂区日处理印染污水能力达到26万吨,转化再生水6万吨,实现了纺织企业污水和城区居民生活污水同步处理。

在共享供热方面,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70%以上,既根本上解决长距离管道输送带来的诸多隐患,又实现能源有效利用。

印染废水变废为宝”,城市更新“功能再生”。这里是高阳南沙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的项目现场,这个曾经“杂乱无章”的城中村此刻正在加速蜕变。而要说到这种转变,就不得不提到当地探索的“政府引导、群众主导”自主更新模式。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花小钱、办大事”的更新样本。

【高阳县南沙窝社区 村民 许石头】

咱们住建局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反复跟我们沟通,啥都替我们想到了,我们建房成本每平方米才1000多,政府给我们配套市政设施,既省了钱,又提高了居住水平,不赖!

高阳县南沙窝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 汪光祖

传统棚改依赖财政投入,群众参与度低。我们这种模式是从“包办者”变为“服务者”,通过产权不变、单元推进,让群众成为决策主体。每户腾退30%空间用于公共服务,剩余空间由村集体运营实现集体增收,形成“小投入、大更新”的良性循环。

城中村自主更新项目的推进,进一步优化了居民的居住品质。而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完善,则为群众提供了强身健体的优质场所。

这片以汉白玉原石为基调、结合传统建筑形态,形成的带有科技与文化的现代建筑群,就是曲阳县的全民健身中心和综合体育馆,每天不少居民都会带着孩子前来休闲运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居民频繁打卡的运动聚集地。

【曲阳县健身居民】

我们就住在这附近,平时小朋友学习压力挺大,有空就带过来运动放松一下,这里又宽敞又明亮,小朋友能结识更多的朋友,还可以切磋技艺。

【曲阳县健身居民】

以前想健身得跑二十多公里去临近的定州市,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专业的场地,跑步机、瑜伽室、篮球场一应俱全!确实挺不错的。

曲阳县以“雕刻之乡”的文化为魂,通过集约化布局与连廊衔接,实现功能分区与空间联动,构建集健身、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绿色体育综合体,满足了全龄段运动需求。

【曲阳县执法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主任 李金亮】

全民健身中心地上4层,包含篮球、羽毛球、游泳等20余种运动项目;综合体育馆地上4层、地下1层。两座场馆通过室外连廊相连,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格局,大大满足了大家的运动健身需求。

河北以县城为载体推进“小县优城”建设,绘就宜居新图景,年均实施宜居县城建设项目1500个以上,通过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承载力和吸引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让县城“颜值”与“内涵”双提升。如今,一座座生态优美、生活便捷、产城融合的宜居之城,正成为燕赵大地的幸福地标。

2025年11月15日晚18:24

走遍河北

第三百一十二期

河北卫视

敬请期待


编辑:杨业   记者:赵志达 于梦羽 王振娜   监制:张志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