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李涛
时间:2025-08-25 16:38
传统村落的“新生密码”
“老家底”促新发展 飞檐斗拱下领略国风荟萃
在时代的浪潮中,传统村落宛如一颗颗遗落人间的明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以及不尽相同的人文风情。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村落“辉煌”不再。如何让这些传统村落重焕生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驰骋传统村落的“重生”之路,在张垣大地的飞檐斗拱下领略国风荟萃,于太行腹地的砖石瓦木间邂逅中式浪漫。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西古堡村,这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中国传统村落,在500年的岁月沉淀中,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往来游客。2014年,暖泉古镇的改造升级成为西古堡村蜕变的起点——以主街为依托,这里植入了剪纸、青砂器等非遗工坊,自此西古堡这座集传统文化、古建艺术以及山水风光为一体的古建集群,仿若一扇穿越古今之门,让今人能够承古人之智慧,于砖石瓦木中,领略文化瑰宝魅力。蔺满德的剪纸店就开在古堡主街,17年的时间里,他手里的刻刀见证了剪纸的“变与不变”也见证了西古堡的“蝶变”。推开店门,墙上的剪纸既有“福寿双全”这类传统题材,也不乏哆啦A梦的蓝脸蛋,这些都是他五年前开始的“创新实验”。
记者 李涛:这里边都是存的您剪好的剪纸是吧?
张家口蔚县蔺式剪纸经营者 蔺满德:对,都是剪纸,生肖纳福之类的。
记者 李涛:这个福寿意义的比较多一些是吧?
张家口蔚县蔺式剪纸经营者 蔺满德:对,你看这是对年轻娃娃们的
记者 李涛:海绵宝宝。
张家口蔚县蔺式剪纸经营者 蔺满德:对,各种各样的吧。到现在这个经济社会,我拿它看看销量怎么样。
记者 李涛:这个销量看出什么结果了吗?
张家口蔚县蔺式剪纸经营者 蔺满德:还行吧。
记者 李涛:进店量能有多少人?
张家口蔚县蔺式剪纸经营者 蔺满德:三四十人。
记者 李涛:就是买的人能占几成?
张家口蔚县蔺式剪纸经营者 蔺满德:百分之七八十。
记者 李涛:你对于海绵宝宝,还有派大星,你看到有什么想法吗?
游客:就是很惊喜啊,很惊喜而且这都特别的好看,这色彩什么的搭配就跟原画差不多,但是它是剪纸做出来的,就非常棒。
剪纸的创新不止于画样,更在于理念的创新,多层剪纸让孙悟空有了“立体感”,冰箱贴上的“蔚”字还里藏着玉皇阁、南安寺塔、打铁花这些本地元素。
张家口蔚县暖泉古镇某剪纸店负责人 王月琴:上面是玉皇阁,下面试南安寺塔,就是游戏《黑悟空》取景的地方,这是打铁花,是有纪念意义的。
从“看剪纸”到“买剪纸”,再到“剪剪纸”,沉浸式的体验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游玩选择,亲手刻一张剪纸,也成了往来游客来到暖泉古镇的必打卡项目。然而,正是因为搭上了非遗产业的“快车”,古镇的业态也进一步丰富,沿着主街一路拾级而上,这里既有飞檐斗拱的古建景观;也有当地风味美食,让人在大饱眼福的同时能够一饱口福。
记者 李涛:周边的好多商户也是咱们本地的是吧?
张家口蔚县暖泉镇西古堡村党支部副书记 邢建强:90%是咱们本村的,相比去年 (年)收入增加2万元到3万元。
传统村落的“新生密码”
美美住在风景里!“民宿经济”激活传统村落
长期以来,传统村落游一度被“走马观花”式的快速浏览所充斥,往来游客置身景点之中,简单了解、拍照“打卡”、“到此一游”。但对于传统古建所包含的历史故事、人文内涵却知之甚少,西古堡村的180座古民居曾一度闲置。如今,它们在修缮中重获新生,昔古回院的木门后,藏着清代宅院的 “逆时光改造”。独立设计师万全和赵楠楠夫妇依托“可逆性、低干扰、尊重原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理念,把三进院改造成为了高端民宿,既保留了民居的古朴,又增添了现代的舒适,让往来游客能够美美住在“风景里”。
张家口蔚县暖泉古镇昔古回院负责人 赵楠楠:就是我们做的事情,能够让这个历史文化名村,这个中国传统村落,来到这的人,不只是看到表面上他们看到的古房子、古寺庙,他还能够深入的理解到戏曲文化在这里的影响,理解到这里的风俗民情,背后的历史渊源,这些可能会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究这个地方的兴趣。
昔古回院除了7间客房外,还专门设有咖啡厅、展厅与文化商店,并以此为依托,不定时举办茶会、非遗演出等。据了解,目前在暖泉古镇像昔古回院这样规模的民宿已有 9 家,村民开起的农家院、精品民宿共36家,能够同时接待千余名游客,仅2024年营收便超过了2500 万元。
张家口蔚县暖泉镇党委副书记 马静宜:村民通过经营民宿、商铺或参与旅游服务,年收入普遍提高,像做得好的民宿,一户一年能挣5到10万元,比过去单纯种地收入翻了好几倍。
如果说西古堡是“修旧如旧”,紧邻的宋家庄镇郑家庄村的南山小院则是“平地起新篇”。这座集住宿、研学、田园体验于一体的高端民宿,把传统村落的荒坡变成了“网红地”,夏天摘菜骑马,冬天滑冰戏雪,成了人们心中不折不扣的“诗和远方”。
张家口蔚县宋家庄镇郑家庄村南山小院常务副总 张光明:过了五一之后,(入住率)就很平稳的逐渐往上升。到目前为止的话,我们现在入住率的话能达到80%以上。
采访中,张光明告诉记者,他们来到这里的初衷,不是建“外人的民宿”,而是和村民一起过日子,从而带动传统村落过上“新日子”。自2020年项目启动以来,南山小院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本地的老乡。
张家口蔚县宋家庄镇郑家庄村南山小院常务副总 张光明:来到这个村庄之后呢,那我们林老师(南山小院负责人)首先做的,就是把所有村民的积极性,意识去改变。每天她在做的工作就是培训,我们也不会去强硬的灌输他们标准化的东西,那我们做的是什么,就是家文化,家文化就是亲情,就是无论谁来,那我把你当亲人,把你当朋友。
把客人当亲人,把村子当自家院。培训从“洗干净头脸”、“扫净院子”开始,老乡们慢慢养成了“扮靓村庄”的习惯。如今的郑家庄村,路面硬化了,荒沟变成了公园,7家村民民宿、2家餐馆跟着南山小院吃上了“旅游饭”。
张家口蔚县宋家庄镇郑家庄村餐馆老板:今年的客流量比较多。星期六,星期天人多,能卖到2000多元,1000元到2000元。一到周末,周边民宿都住满了,咱们的饭店也就火起来了。
张家口蔚县宋家庄镇郑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邢丙俊:现在目前来说有60多人在本村就业,人均增收3万多元。
非遗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民居的改造,让传统村落有了“回头客”,而活力四射的体育赛事,则让这些传统村落“潮”了起来。近年来,张口蔚县将“文旅体”深度融合,把古堡变为了赛场,马拉松、环蔚骑行、和美乡村足球赛轮番上演,在“动”与“静”的结合间,为传统村落平添了一份“活力”。
张家口蔚县体育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 秦帅:我们搞这些群众赛事,搞这些体育比赛,就是希望可以通过这个体育,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进来,来焕发古堡、古村的一个活力。在上半年我们进行了这个马拉松比赛,当时是有2,800余名选手参加,其中是有2,300多名是外地,他们来为我们带动经济发展,我们初步估算大概在300万元左右。
如果说蔚县是在古堡肌理中注入了新“血脉”,那么地处八百里太行南麓的涉县大洼村,则在太行山石间走出了另一条“重生路”。夕阳落尽、夜幕拉开,置身大洼村仿若走进了“石头的王国”,400 盏悬崖灯火、1.5 万米灯带,让整座村子褪去了白天的雄浑,在夜幕的笼罩下愈显温馨与浪漫。
游客 王丽娜:我们是从网上看到这里,今天专门开车过来的,尤其是晚上灯亮起来之后特别漂亮,晚上我们打算在这住一晚,然后明天再逛逛。
游客王丽娜所住的“里山沟客栈”,是90后村民张培培的“创业作品”。学习室内设计专业的她,把自家的石头房改造成了“石筑山居”,外墙保留了原石质感,房间内则是砖石瓦木碰撞出自然气息。
邯郸涉县里山沟客栈经营者 张培培:因为我大学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我觉得大洼村最有特点的就是石头民居,所以改造的时候,我就突出“石筑山居”这个特色,从客栈外立面,到房间里木头和石头的结合,没想到效果还挺好的,我们客栈常年满房,住客反映都特别好,一年能有100多元万的收入,挺好的。
张培培不光经营民宿,还成了村里的“宣传员”——用镜头拍石头巷陌,画手绘地图发社交平台,带火了全村的旅游。如今的大洼村,38 家民宿、10 余家餐馆开门迎客,酒吧、咖啡馆也搬进了石头房。
邯郸涉县大洼村党支部书记 张巨元:原来我们村里也有人来逛,但是逛一圈就走了,基本上没有消费,现在我们增加了灯光亮化、重点打造石头民宿,村里面餐饮住宿、休闲娱乐都有了,今年我们还打造了大洼梯田农耕园,业态越来越多,村民收入收入也越来越高,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余元,下一步,我们还要深挖文化资源,围绕石头民居,打造特色旅拍等更多业态,进一步促进增收。
从张家口蔚县暖泉镇西古堡村的剪纸非遗绽放新彩,到邯郸涉县大洼村的石头民居点亮夜空;从老院子变身网红民宿,到荒坡蜕变为田园综合体,这些探索无不像人们证明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不是将其封存为标本,而是在守护历史肌理的基础上,植入新业态、新表达,让砖石瓦木、非遗技艺这些“老家底”,变成乡村振兴的“新资本”。如今,我省共有276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越来越多的村落正在用传统吸引目光,用创新留住脚步,让人们置身其中既见历史,更见未来。
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承载着风霜雨雪中的岁月变迁和袅袅炊烟里的风土人情。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相信,随着发展和保护的理念进一步互融共通,传统村落必将焕发出更加盎然的生机,守护人们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