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李涛
时间:2025-09-22 16:26
河北:工业旧址变身潮流打卡地
“铁汉”也有“柔情”
据河北省工信厅统计,目前我省共有工业遗产项目120项,建成工业博物馆43个,打造工业旅游项目110个,工业遗址改造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其中,涵盖纺织、钢铁、煤炭、水泥等八大工业门类的23处工业遗产,被收录进河北省工业遗产名录。如今,这些或延续着“钢铁意志”,或承载着“纺织基因”的工业旧址,正通过创造性转化,嬗变为消费新场景。下面的时间,我们就一起走进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地,于楼船帆影中聆听过往,在“大潮”涌动间探寻远方。
在这里,曾经的老厂房变身为美食聚集地,让人们在移步换景中能够邂逅“烟火升腾”;
在这里,昔年运转的机床嬗变为个性布景,使硬核工业风与动感时尚“交织”出全新体验;
在这里,传统与新潮相得益彰,在张弛之间碰撞出创意火花,让工业“铁汉”也有了“柔情”。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并拟定了156项重点项目,其中就包括石家庄的纺织工业基地建设。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石家庄生产的纺织品已供应全国,产量仅次于上海、天津,位居全国第三。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石家庄的纺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撤迁改制、技术提升成为了其不可逆转的命运,这段纺织兴城的岁月也成为了镌刻在城市记忆中的一段过往……今年,作为第九届河北省旅发大会(石家庄分会场)的重点观摩项目,由棉一、棉二厂区旧址改造而来的织音1953惊艳亮相,让人们看到了“保护不是封存,而是赋予新生”的初衷。
游客:我觉得这里特别好玩,欢迎大家来打卡。
游客:很时尚 从外面看建筑也很特别。
游客:我感觉吃得特别丰富,觉得特别有食欲,什么都想尝尝。
置身织音1953园区,这里的九工拾集全国首店成了最具人气的“味蕾引力场”。薄如蝉翼的纸皮烧麦、热气升腾的鲜肉馄饨、肉香扑鼻的油炸丸子……全国百余种道地风味,在这里汇聚成了“四方食事”抵不过的一碗“人间烟火”。
记者:你点了一碗什么?
游客:羊肉泡馍。
记者:觉得怎么样?
游客:挺好吃。
游客:东西挺全的,想吃什么种类,都有。
游客:味道也好,也便宜,环境也好,以后没事就常来。
石家庄织音1953园区利生酱肉铺店长 曹琳:周一到周五这种人流量比较少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大概在一两千元左右。那像周六日这种人流高峰期,就会达到五六千元、六七千元这样。
九工拾集品牌主理人 马腾:从开业到现在(街区)营业额应该在500万元左右。尤其是8月份,8月份比7月份增幅30%。周末客流最高应该是1万人左右,因为我们的客单统计了一下应该是8000多单。
作为河北首个非标商业艺术园区,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的织音1953,目前已引进近20家首店,园区内的滴答滴运动工厂便是该品牌的华北首店。在这处35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里,既有射箭、卡丁车、攀岩、蹦床等运动项目的专属场馆,也有观影厅、趣味桌游等配套娱乐场景,可以满足全年龄段客群的游览需要。
游客: 特别爽,特别好玩。
小朋友:还玩了攀岩,还有大滑梯。
记者:觉得好玩吗?
小朋友:好玩。
记者:还来吗?
小朋友:来。
石家庄织音1953园区滴答滴运动工厂店长 毛丽丽:我们现在比较受欢迎的项目有攀岩、拓展,还有我们的飞行影院、卡丁车、碰碰车,这几个项目相对来说,游玩的顾客比较多,频次比较高。从开业以来整个的客流量、经营状况也算是达到我们的预期吧 ,单日最高客流在1500人以上。
以纺织文化为内核,以保护改造为核心……在打造过程中,织音1953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进行了有机融合,使其相得益彰。漫步于园区内的“纺织——石家庄的母亲工业”展厅,纺织机、梭子、棉线等老物件陈列其中,成为了人们触摸过往的“活化石”。
游客:我觉得挺有意义的,然后带着孩子来看看,了解了解以前的这些发展,毕竟他们这些小,也没有进过工厂,然后在这儿有这些设备的陈列,感觉挺直观。
据了解,集传承、体验、消费于一体的织音1953园区,自今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吸引游客超97万人次。每逢节假日,这处昔日华北纺织工业的“心脏”,便会迎来超2万人次的客流。这股强劲的工业旧址“活化浪潮”,同样席卷了渤海之滨依港而生的秦皇岛。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如今的秦皇岛开埠地码头,实现了从作业港口到旅游港湾的转型升级。
秦皇岛国际旅游港旅游事业部部长 周航: 您现在看到的这个区域叫做南栈房,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过去一直用于古巴糖、粮食这样一个存储功能。自2018年起,南栈房陆续改建成展馆、接待中心和进口商品体验销售中心,成为了一个集消费、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区域。
把老厂房、办公楼变身为咖啡馆、主题酒店;将货运铁路改造成了串联山海的旅游观光线;昔日喧嚣的码头摇身一变,成了情侣密语、休闲放松的温馨港湾。随着新潮业态不断涌入秦皇岛国际旅游港,一位游客在咖啡馆的留言簿上写道:“阳光洒在浸入历史的斑驳墙面,光影勾勒出了开埠地的历史与当下。”
游客:我认为园区中这些工业遗迹,让园区变得非常有味道,同时在游玩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曾经辉煌厚重的历史和百年老港的惊艳蝶变,不虚此行吧。
在素有“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美誉的唐山,诞生于1889年的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启新水泥,就正在以崭新姿态驰骋于消费“新赛道”。经过保护性改造后的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业态重构与场景创新已吸引了47家商户入驻,成为了一处集文化体验、特色餐饮、创意零售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潮流打卡地,其周边商业消费较之前实现了23%的增长。
唐山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 鲨鱼咖啡经营者:营收这方面越来越好了,外地游客也逐渐增多。这是启新1889唐山两个字的水塔,很多天津、北京的外地游客,他们就会拿着这个杯子,比如说这样,他们会举着这杯咖啡在唐山水塔下面打卡拍照。
从石家庄织音1953园区的记忆留存,到秦皇岛国际旅游港的串联山海,再到唐山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焕新升级……如今,这些工业旧址褪去了浓重的工业色彩,在新时代有了新的使命。它们可能功能不同、定位各异,却无一例外的凭借“可触摸的城市记忆”,诠释着未来的广阔发展空间。
曾经“钢筋铁骨”支撑起了城市工业发展的“脊梁”,如今褪去时代光环后再度焕发新生。在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指引下,工业遗存的保护价值被深度挖掘,产业生态得以重构。在这里,有活化的历史,有潮流的脉动,也有城市的烟火,它们早已超越“工业旧址”的定义,成为亮眼的城市新地标,为城市更新“保护与发展并行”提供了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