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鑫
时间:2022-04-06 21:16:50
日前,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成为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有哪些重要部署?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一起来了解一下。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近年来,河北省一直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74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施粮食稳产专项行动,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市县、落实到地块,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省委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建设高油酸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在浅山丘陵区重点发展核桃等木本油料。
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
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施耕地保护专项行动。
河北省将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今年河北省还将新建高标准农田360万亩,新建6个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统筹用好农户申报、基层排查和部门预警三种监测方式,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精准确定监测对象。
为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今年,河北省把脱贫县主导产业纳入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一体推进。
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优先安置脱贫人口特别是弱劳力、半劳力,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前提。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集中力量打造1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面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新增优质专用粮食100万亩、高效特色作物100万亩。实施重点园区崛起工程和农业产业项目突破年行动。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增年产值超10亿元农产品加工集群13个。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人次达到8000万以上,综合收入达到150亿元。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完成剩余9000个村庄生活污水无害化能力建设任务。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建设省级森林乡村150个,创建美丽庭院50万户。
对全省"空心村"治理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围绕环京津、环雄安新区核心区、环冬奥赛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布局特色小镇,新建美丽乡村2000个。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000公里。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完成700万农村居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压减地下水超采量7.4亿立方米,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巩固拓展农村散煤治理成果,完善农村清洁取暖长效机制。
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为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省委一号文件指出,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争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宅有效利用途径,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
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6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700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2.25亿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