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开展“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萌妈

时间:2022-04-07 21:59:12

4月4日,

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32班

全体同学到怀特菜市场、

世纪公园、小区,

以访谈的形式对市民的语言态度

和语言期望等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同学们分为9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

就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访谈提纲、

活动分工和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有的小组选择到人流量大

且受众群体丰富的菜市场,

有的小组选择到环境休闲、

适合深度访谈的公园;

调查对象涉及不同年龄段的群体,

包括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

涵盖了不同职业群体,

如个体户老板、务工人员、上班族等。

同学们还兼顾了

本地人和外来人员的语言态度差异。

调查过程中,小组员礼貌认真、

态度诚恳,分工合作,

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兴趣

并获得一致好评。


推婴儿车遛弯的老人讲一口浓重方言,

表示自己不会说普通话,

日常沟通经常产生障碍;

以前常听的地方戏也没办法再听到,

电视里只有普通话节目,

其实听不太明白。

老人认为普通话很重要,

但是因为自己年龄太大,

已经学不好普通话,

所以平时只好不说或少说话。

老人谈到此处,神色黯淡。

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语言是

建立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嗓门洪亮的个体户老板说

自己是张家口人,

听得懂普通话,但是不会说,

顾客来买东西,

语言问题产生的障碍并不严重,

可以克服。

他认为,自己家乡的方言很好听,

自己会一直说下去,

跟所有的人说张家口话。

这位老大哥底气十足,

语言态度展示出一种对

家乡文化的肯定和自信,

小组员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访谈过程中,很多年轻人表示,

自己会说方言,在家跟父母、

长辈讲话时使用方言,

在家庭外面使用普通话。

有的年轻人为了表示自己的

方言掌握程度不错,

即兴用方言念起了童年的歌谣,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河北经贸大学讲师、

文学博士郑莉应邀参加访谈。

她讲述了推广普通话对维护国家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和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她从春秋时期戎人首领驹支在诸侯会盟时

朗诵《诗经·青蝇》和《论语》记载的

“雅言”一词谈起,

梳理了普通话发展史和推普史,

并对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最后,她引用3月21日北京语言大学

饶高琦发表在《光明日报》的

《当方言不再“土味”》

一文中的一段话结束访谈:

“……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层使用

已经基本形成。

普通话服务于教育、医疗、

公共事务和跨区域交流,

是代表国家的民族共同语。

而方言则是家庭、

民俗生活中的语言媒介,

对健康的语言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当共同语和方言的位置摆正了,

在各自的圈层中发挥其作用,

则语言生活趋于和谐。”


河北传媒学院声乐副教授

丛育瑾接受访谈,

就当前普通话和方言使用情况、

文艺界方言的使用和效果、

方言保护工作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通过活动,

同学们对当前社会语言生活状况的

复杂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并将在一手调查资料

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讨,

为语言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活动是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我爱石家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之一,

也是该校七年级32班

城中村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动漫新鲜爆 丛奕霖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