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责编:鲍丽妍
时间:2024-01-15 16:46:59
图为廊坊市广阳区,古琴斫制技艺传承人张文坤为古琴调律。(资料图) 付瑞琪 摄
图为廊坊市广阳区,古琴斫制技艺传承人张文坤在打磨琴胚。(资料图) 付瑞琪 摄
中新网河北新闻1月11日电 (宋敏涛 张雪)近日,走进河北省廊坊市古琴斫制艺人、古琴九嶷派第四代传承人张文坤的琴室,悠扬低沉的琴声余音缭绕,让人置身其中,享受到文人墨客的雅趣。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唐代诗人白居易以诗表达对古琴的喜爱。“琴棋书画”琴为首,讲的就是古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的弹奏艺术和斫琴技艺也逐渐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推广。
图为廊坊市广阳区,古琴斫制技艺传承人张文坤在制作琴胚。(资料图) 付瑞琪 摄
张文坤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古琴演奏及制作。他受家门熏陶,在长期的古琴演奏实践中,将对书画等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其中,逐渐形成了其苍劲雄浑,儒雅中正的琴风。
“制作古琴,良材、善斫、妙指,缺一不可。良材就是做古琴得选老木料,木料干透了,声音振动频率均匀,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善斫指的是制琴者要制作古琴的数量在一二百张以上,能把控琴的结构和声音振动频率,才能称为善斫。还有一个就是妙指,斫琴者得会弹琴,才能在演奏过程中知道面板的薄厚程度。每一把古琴的木胎都要试上一百多遍,每根弦振动频率均匀,才能做出完美的古琴。”张文坤一边挖着槽腹一边说道,他秉承严谨的古琴制作流程,慢工细作,选材、挖槽腹、合琴、披麻、刮灰、擦漆、调弦等一百多道工序下来,一张完整的古琴制作完成至少需要一到两年。
图为廊坊市广阳区,古琴斫制技艺传承人张文坤在弹奏古琴。(资料图) 付瑞琪 摄
“这些年我自己教过的学生也有500多人了,通过古琴进广阳区群艺馆、管道局老年大学等活动,我免费教授大家弹奏古琴,让市民能广泛接受这门艺术,不要觉得它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在斫琴过程中,我也教授徒弟们更多技巧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斫琴技艺,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国粹艺术绽放光彩。”张文坤介绍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