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强国
责编:高高
时间:2024-08-28 15:17:11
作者:李红 景海峰
工作人员深入玉米地里,仔细查看生长情况。景海峰 摄
春季时,机械化增施有机肥。青县供销合作社 供图
近日,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上伍乡林缺屯村的耕地中,一排排、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玉米已经结穗,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深入玉米地里,仔细查看生长情况。
谈起昔日的盐碱地长出绿油油的玉米,青县祥达鑫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于俊庆感慨万千:“土壤盐碱化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变差,土壤盐碱含量过高等情况,导致作物无法有效吸收水分、养分,进而生长受阻,特别是会影响作物出苗,严重时甚至导致绝收。河北省农科院的专家把盐碱地改良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原本干裂板结的土地逐渐变得松软,保苗率达到百分之百。”改良后的盐碱地成了高产田。目前,地里玉米株高均达到一米半以上,茎粗30毫米以上,预计亩产可达1吨。
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近年来,青县供销社在退化耕地治理上持续发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对土壤进行科学改良,提升了耕地的质量,推动实现盐碱地综合高效利用,帮助种植户实现增收。据了解,青县盐碱地适宜推广玉米、旱碱麦、高粱、大豆等耐盐粮油作物。“盐碱地不出粮”的传统正在被打破,曾经的贫瘠土地,逐渐变得“金灿灿”“绿油油”,成为“新粮仓”。
来源:青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