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婷
时间:2021-04-26 08:04:39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4月26—28日晚20:0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品牌栏目《国家记忆》,推出三集纪录片《初心李大钊》!
缅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终身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革命先驱李大钊!
国家记忆,勋业千秋!
本片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河北广播电视台节目研发部承制。
河北卫视4月28日—30日晚19:35播出。
束发受书 深研政理
1889年10月29日,在毗邻京师的渤海湾,直隶省永平府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在他出生七个月前,22岁的父亲李任荣因病去世;他出生后不到一年,哀恸成疾的母亲周氏也撒手人寰;祖父李汝珍将他抚养长大。成童之后,一位有名望的私塾先生给他取名耆年,字寿昌,祈福年高长寿;他就是撞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晨钟的李大钊。
△李大钊故居乐亭县大黑坨村
李大钊的成长岁月,正值大清帝国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庚子之变、辛丑条约接踵而至。“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 1907年7月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入学后他正式改名为大钊,“钊”为勉励之意,并把书斋命名为“筑声剑影楼”。“筑声”,取意荆轲好友高渐离击筑的乐声,“剑影”喻荆轲刺秦王的短剑。他以荆轲高渐离等报国义士为榜样,激励自己击筑舞剑刻苦学习。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立宪派前后三次请愿朝廷,痛陈民族危机,要求速开国会、实行立宪,无一例外均被驳回,风暴在酝酿。正当此时,东三省告急,日本强施安奉铁路改建,立宪派代表团遂第四次赴京请愿。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生,勇敢地响应了这场请愿运动,1910年12月,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政治运动爆发了。在集会的现场,有学生慨然断指血书“立宪救国”、“速开国会”、“誓死请愿”,李大钊后来回忆说“那种悲惨激昂的光景,我终身不能忘!” 作为8位学生代表之一,他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以满腔的热忱和勇毅,第一次迎击大时代风雨的洗礼。
△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校与同学合影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生组成了北洋法政学会,特设会刊《言治》,旨在“群居研学”。李大钊因敏思善文被推举担任编辑部长,他也据此新发于硎初发政声。发表于《言治》月刊第一年第一期的《大哀篇》,和发表于第三期的《隐忧篇》,被称为李大钊最初的政见宣言书。李大钊笔耕不辍,相继发表《杂论暗杀与群德》《裁都督横议》《论民权之旁落》《原杀》《论官僚主义》《一院制与二院制》《政客之趣味》《是非篇》《论宪法公布权当属宪法会议》等政论文章,声名鹊起,被誉为“北洋三杰”之一。他与社会时局同振共鸣,民主主义思想也日趋成熟。
1913年7月,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为首届学生举行了毕业典礼。“卒业后吾仍感学识不足,乃承朋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此时的中国面临着更深重的灾难。1915年1月,日本政府悍然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投身于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中,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及《国民之薪胆》,他以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的辩证法鼓舞同胞“勿灰心,勿短气,近往向前,以应方来之世变”。
△《警告全国父老书》
1915年12月 31日,袁世凯正式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李大钊坚决反对袁世凯以帝制取代共和的倒行逆施,为讨袁事宜多方奔走。1916年2月2日,早稻田大学以“长期欠席”为由,将李大钊除名。而就在此时,李大钊写出了名篇《青春》,呼吁青年将个人境界与宇宙融为一体,才能“致我为青春之我,我之家庭为青春之家庭,我之国家为青春之国家,我之民族为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的青春与宇宙无尽之青春耦合,才没有虚度人生。这就是李大钊的青春观。
△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
什么是青春中华的政治原理和内在驱动?他在《民彝与政治》中给出了答案。他通过阐述“民彝”思想对广大民众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强调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在政治领域至高无上的地位,尖锐地批判与之对应的个人崇拜、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论。李大钊完成《民彝》杂志第一期编辑工作后作出了回国的决定。1916年5月的一天,他登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三十年家国,八万里山河,海天相接处是他心心念念的祖国。此刻那里,反袁斗争正似疾风偃草如火如荼。
导演/撰稿 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