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火”诵读精选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婷

时间:2021-04-27 08:22:45

三集纪录片《初心李大钊》正在播出

26一28日 CCTV一4《国家记忆》

28一30日 19:35 河北卫视播出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921年8月,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指挥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不久在北京组建北方分部,在长沙组建湖南分部,在汉口组建武汉分部,在广州组建广东分部,李大钊直接领导北方分部的工作。在李大钊精心指导下,北方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自1922年北方路矿工人接连十余次的大罢工,如万弩齐发势不可挡。北京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逐渐成为领导数十万工人斗争的司令部,也使新生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名副其实地成长壮大起来。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全路2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1200公里铁路线顿时瘫痪。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军阀吴佩孚撕下“保护劳工”的伪装,在京汉铁路沿线进行血腥镇压。罢工代表林祥谦、施洋英勇就义,52名工人牺牲,300余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旋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和全国五十多个工会被封闭,李大钊陈独秀遭到北洋政府的通缉,年轻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人了低潮。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针对意气消沉的悲观情绪,李大钊怆然命笔,撰写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唤起人们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诵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节选)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得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是非有雄健的精神的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惨遭吴佩孚镇压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党应该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的联合战线。

受党的委派,李大钊担负起联络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重任,西湖会议后,他立刻登门拜访孙中山。孙中山热情地接待了李大钊。他们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种种问题,兴之所致,“畅谈不厌,几乎忘食”。从李大钊身上,孙中山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振兴中华的真诚愿望。他强烈地感受到“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急需注入共产党这样的新鲜血液。1923年元旦,《中国国民党宣言》发表,这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发展的一个飞跃。从此,国民党的改组工作积极行动起来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