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诵读精选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婷

时间:2021-04-28 08:23:30

三集纪录片《初心李大钊》正在播出

26一28日CCTV一4《国家记忆》

28一30日 19:35 河北卫视播出

图片



图片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图片

在李大钊进入北京大学的前一年,陈独秀应蔡元培的邀请,带着他的《新青年》杂志到北京大学担任了文科学长。其后不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胡适、周作人和在教育部工作的鲁迅等学界名宿,先后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新青年》同人团体。《新青年》同人虽然经历不同思想各异,但在“中国文化必须自新”的观念上达成高度共识。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在列宁领导下,彼得堡的工人群众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第三天,上海《民国日报》即以《突如其来的俄国大政变》的醒目标题报道了这一消息,表现出一种惊惧与骇然的态度。而李大钊则在八个月后,发表了欢呼这场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首次向国内人民指出,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全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他以深邃的历史眼光认定,同法国大革命预示着世界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样,俄国十月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中国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翘首以迎”。


诵读:《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节选


一人之未来,与人间全体之未来相照应,一事之朕兆,与世界全局之朕兆有关联。法兰西之革命,非独法兰西人心变动之表征,实十九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表征。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桐叶落而天下惊秋,听鹃声而知气运。历史中常有无数惊秋之桐叶、知运之鹃声唤醒读者之心。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其影响下,西方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与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相汇合,汹涌澎湃地冲击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堤防。从此,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斗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立的新格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