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

来源:河北新闻联播

责编:知河北

时间:2021-07-07 22:56:47


84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民族存亡之际,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聂荣臻率115师一部三千余人以五台、阜平为中心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主播说党史】让我们跟随主播子雪,一起回望烽火岁月,致敬民族脊梁。






《河北新闻联播》主播 郭子雪: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11月18日,这是聂荣臻率领晋察冀军区机关正在进驻阜平城,此前的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以阜平、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聂荣臻回忆:当地老乡对八路军大队人马的到来兴奋不已,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到处都传唱着抗日救亡的歌曲。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车桂林: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1937年9月,八路军首战告捷,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河北新闻联播》主播 郭子雪:

平型关大捷之后,第一一五师一部及军政干部共约3000人,在聂荣臻率领下留驻五台山地区,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连续收复了涞源、广灵、灵丘、蔚县,阳原、浑源、易县等县城,很快在平绥、正太、同蒲、平汉路之间形成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据聂荣臻女儿聂力回忆:“抗日的火,在五台点起来了。但是父亲总觉得,把军区指挥机关设在五台,位置不适中,应该往东靠一靠。他决定到河北的阜平去,那里的位置更好,更靠近平汉路。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卢智华:

阜平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西连山西、北连察哈尔,东南连着河北,最重要的一点,阜平有非常好的群众和政治基础




《河北新闻联播》主播 郭子雪:

聂荣臻率军区领导机关抵达阜平仅6天,日军调集2万余人对根据地进行围攻。八路军采取游击战和集中主力歼敌的作战方式,歼敌10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围攻。
抗战时期,边区军民与敌人共作战3.2万多次,粉碎敌人千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大“扫荡”110多次,消灭日伪军35.1万多人。





《河北新闻联播》主播 郭子雪:

这门82毫米迫击炮,是1939年11月,黄土岭战役中,立下传奇战功的功臣。当时正在793高地指挥战斗的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团长陈正湘,发现一户农家小院可能是日军指挥所,于是命令炮手务必一次将目标摧毁,而打死的这个军官就是阿部规秀。


日本《朝日新闻》连续3天的通栏标题都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河北新闻联播》主播 郭子雪: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1月11日,这是正在阜平召开的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49人,会议以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这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它颁布实施的各项政策法令,稳定了社会秩序,使敌后抗战力量得到迅速发展。
人们都说,在阜平,九万人民两万兵,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都是战士。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车桂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开展的敌后游击战,其艰难程度世所罕见,因为他们的武器装备极其简陋,物质条件极其恶劣,在敌人的重兵包围和反复扫荡中,广泛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到抗战胜利结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全国建立了大大小小数十块抗日根据地。




《河北新闻联播》主播 郭子雪: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用信仰的力量唤起民众保家卫国的决心。
据统计,八路军由最初的3000余人发展到32万余人,民兵从无到有发展到90余万人。到1938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辖70余县,使日军占领下的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唐山、承德和张家口等大城市成为一个个孤岛……历史铭刻血雨腥风,更见证燕赵儿女不屈的抗争,一如聂荣臻发表在《抗敌报》的誓言:“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