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吕玉彬
时间:2025-11-06 00:01
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 刘锦渤 吕玉彬)“以前总搞不清工资专户拨付和台账登记的具体要求,现在通过培训把《指引》里的流程吃透了,每月工资核对发放效率明显提高。”雄安新区启动区某项目劳资专管员小李这样感慨道。自今年3月《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与监管指引》发布以来,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创新推行“每周小班制”培训机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以精准化、实战化培训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在工程项目中扎根见效。
小班授课求实效 政策落地无死角
针对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点多面广、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摒弃“大水漫灌”式培训,探索“小班制、高频次、重实操”的精准培训模式,将复杂的制度规范拆解为可操作的标准化流程。
截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开展专题培训27场次,覆盖340个在建项目,培训关键岗位人员578人次。每场培训设置“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实操演练”三大模块,由讲师团逐条解析《指引》内容,围绕施工准备、进场施工、完工退场三个阶段明确各方责任;通过剖析典型劳资纠纷,讲解7类高频风险点的防范措施;现场演示监控预警平台操作流程,并发放“护薪工具包”480余份,确保参训人员“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
问题导向抓整改 台账管理强闭环
“培训不是终点,落实才是目标。”为确保培训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新区公共服务局监察仲裁处负责人表示,每场培训前同步开展“政策掌握测试+现场管理排查”,将培训与问题发现、整改闭环深度融合。
在培训过程中,劳动监察员排查出实名制登记不全、工资发放不及时、专户使用不规范等制度落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三色台账”分类管理:红色台账对应需立即整改的紧急问题;黄色台账对应限期整改的重点问题;蓝色台账对应持续优化的提升类问题。所有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主体,落实“每周调度、每月复核”的销号机制。
长效机制护民生 筑稳建设“压舱石”
随着培训与整改工作纵深推进,《指引》制度正逐步转化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实际成效。在雄安财富大厦、雄忻高铁地下段等项目现场,农民工进场即签订合同,刷脸考勤数据自动同步至工资核算系统,每月工资明细公示,实现了“出勤可查、工资可算、过程可溯”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数据显示,自培训开展以来,新区工程建设领域劳资纠纷投诉量同比下降21%,工资支付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下一步,新区公共服务局将持续深化“培训—排查—整改—回头看”全链条工作机制,开展“点对点”专项培训,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启动多部门联合督导,并将企业参训情况及制度落实成效与信用评价挂钩,推动形成“学政策、守规范、护民薪”的良好生态。
从政策文本到工地实践,雄安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每一位建设者撑起权益保障的“遮风伞”,为“未来之城”的高质量建设筑牢坚实的民生基石。
初审:张蕾
复审:戴敬书
终审: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