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时评发文点赞河北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传统碰撞潮流,古韵奏出新声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常辉

时间:2024-02-13 12:37:20

原文如下:

立足“国”之核心底蕴,突出“潮”之表现形式,并以多元视角探寻美丽河北,《2024河北广播电视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奏出古韵新声,传递新春氛围。

一方绚丽的舞台上,在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古韵正奏出新声。

2月11日(大年初二),《2024河北广播电视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以下简称:《河北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在黄金档播出。盛典以“国潮之夜”为题,立足“国”之核心底蕴,突出“潮”之表现形式,并以多元视角探寻美丽河北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光彩。

初心:传承、创新、再出发

《河北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由成功举办三届的《中国民歌盛典》升级而来。它不仅是该IP的延续,也承袭着主创团队的创作初心。

“我们从音乐节目《中华好民歌》《中国民歌盛典》中走来,在一段段经典的旋律中,血脉被‘激活’,而我们走到今天,也是一个传承、创新、再出发的过程。民歌也好,国潮音乐也好,当好文化传播者是我们肩上天然的使命和责任。”谈起节目创作初心,总导演巩慧这样说道。

2018年《中国民歌盛典》项目启动,蒋大为、关牧村、杨洪基、李玲玉等艺术家在河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打造了一场“现象级”演出;2019年七路记者出击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等七个民歌发祥地,翻阅经典,记住乡愁;2021年,以“诗词+故事+民歌”的全新理念,打造“10+1”季播节目带,跨年盛宴点燃荧屏。

这一路,也凝结了创作团队的热爱与坚持。

自幼学习音乐的项目执行导演冯雪,入行电视行业十年,“十年磨一剑”等到了《河北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那种做音乐节目的兴奋感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反而愈演愈烈,节目中每一句歌声都饱含我们的心声。”冯雪说。

她口中的“兴奋感”,折射出节目组的创作态度,这种情感也融入进节目的一声一画中,成为构筑晚会精彩内容的基石。

形式:让传统文化越来越“潮”

盛典将舞台从演播室“位移”到大剧场,挑战也随之而来。剧场是另外一个赛道,但影响的人群却会更广泛,技术形式也更为多元。

努力和创新得到了回报,演出当天座无虚席,现场的温暖氛围令人欣喜。不少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观感,“在国潮盛典中看传统、看非遗,许多节目都有很潮的形式,让文化变得很新颖”“把戏曲艺术、传统非遗和河北文化用潮流形式呈现出来,审美高级”。如网友提到的“潮”之一字,盛典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出别样的火花,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正如巩慧所言,“节目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紧紧围绕创新与融合两大元素进行创作,通过舞美和技术加持,让音乐文物、河北非遗、文旅地标等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的融媒作品。”

据了解,盛典现场通过光电技术、覆盖式纱幕、机械化舞台、移动车台及6块冰屏等多元技术手段,形成64种变换组合,打造出沉浸式场域。于是,便有了让观众眼前一亮的舞美效果。

《千年梦回——白石彩绘散乐浮雕》

多媒体创意音乐秀《白石彩绘散乐浮雕》便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肯定。千年前的音乐,千年前的生活场景,通过舞蹈、音乐、舞美、灯光、多媒体影像、引擎纱幕等多维度联动,被神奇复刻、惊喜焕活,浮雕上的“女子十二乐坊”,观众跟随“梦中人”国乐艺术家方锦龙,体验着“情之至、乐之深”的心灵旅行。

“很荣幸能在白石彩绘散乐浮雕前演奏一曲琵琶,浮雕上的演奏者手持笙、箜篌、方响、筝、琵琶、筚篥、横笛、拍板、鼓等乐器,宛如古代的女子十二乐坊。而我们用一种别样的方式让国宝‘活’起来,带来一场穿越未来的国风盛宴”,方锦龙说,他也希望之后带着这个节目走遍全球各地。

创作团队以创新融合的手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从博物馆、文化遗产、历史遗迹里挖掘出来,让更多人喜爱,尤其是在年轻的受众群体中引发关注。

这一创作理念,也与盛典中的嘉宾们不谋而合。节目创排期间,众多艺术家在河北地标性文旅场景中采风创作,辉映多彩非遗。

方锦龙专程来到河北博物院,对话《白石彩绘散乐浮雕》,详细了解河北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今生”。之后,又在正定古城长乐门,奏响《十面埋伏》。冬日的“瓮城”北风呼啸,琵琶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古今相融,画面恍如隔世,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底色瞬间跃然纸上。

方锦龙《十面埋伏》

歌手龚琳娜采风元曲博物馆,与戏曲名家彭蕙蘅以河北梆子《大登殿》为蓝本切磋交流,并从中汲取养分,积极探索国乐新编与演唱技巧的更多可能。

龚琳娜寻访戏曲名家彭蕙蘅

交流切磋《大登殿》

青年歌手上上专程向梅花奖得主郝士超求教,二人置身河北地标性文旅场景阳和楼、赵云庙,用独特的创新表达赋予河北梆子新活力。

青年歌手上上 梅奖得主郝士超

“戏曲+美声”碰撞融合

音乐人方颂评寻访王潮歌导演作品——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置身寻梦传统文化的文旅公园之中,化身“书中人”,听到、看到、感受红楼之“幻”,感受东方美学的魅力。

原创音乐人、歌手方颂评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采风

视角:深挖燕赵文化,探寻美丽河北

作为河北台在新春时节为观众奉上的一道“大餐”,《河北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冀味儿”也很浓。

浓郁的地域特色,丰富的燕赵文化,指向的是对根的呼唤,是对河北大地上沉淀的历史基因与散发的时代活力的畅叙抒写。

这层核心逻辑贯穿盛典始终。

方锦龙、方颂评父子强强联合,两代传承。《武侠组曲》由方颂评编曲,方锦龙以琴为剑,一把琵琶奏出豪气干云。舞台之上,融合国家级非遗常山战鼓、沧州武术、杨氏太极表演,武侠古风和国潮音乐的全新编创,饱受好评。

方锦龙《将军令》

方颂评原创歌曲《燕赵有非遗》,首次以说唱的形式,将河北48种非遗进行集萃展示,称得上是一场非遗的快闪。

原创歌曲《燕赵有非遗》

节目录制场内精彩不断,场外也热闹非凡。盛典还集结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的文创产品,与节目交相呼应。在外场设置了400平米“非遗市集”大厅,开辟了非遗展品区、老字号区、乐器产业区三大板块,蔚县名家剪纸传承人高佃亮、沧州石影雕传承人方士英等4位省级非遗大师也来到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喜庆、团圆、欢聚的新春氛围扑面而来,而这也体现着节目组的良苦用心,艺术必然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入日常才能扎根。

融合:艺术碰撞产生新魅力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和开拓表达中,《河北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探索多元融合方式,让不同种类、风格的表演在碰撞中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

歌曲《大地的母亲》

比如龚琳娜首次携室内民乐队来到河北,为河北的观众奉上了新歌《大地的母亲》。这支乐队使用的乐器有笙、筝、扬琴、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又有手风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展现出中西合璧的国际化风格。

歌曲《忐忑》

同时乐队还呈现了一首具有浓郁河北地方特色的新编《回娘家》,大胆创新又不失中国韵味。

郝士超与上上联手演绎的歌曲《笑看粉墨人生》,尝试着传统戏曲的新玩法,实现戏曲与美声的“双向奔赴”。这样的“融合”书写了戏曲文化在当下的新解。

又如女高音歌唱家陈思思呈现的一首被带上月球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在演绎的过程中,为神舟飞天保驾护航的河北首位大国工匠夏立现场述说,送给观众一份来自“太空的祝福”,彰显着属于当下的时代脉搏,这些被带上舞台的歌声本身就是寻常百姓家的“劳动号子”,劳动人民的歌声,就是最美的旋律和心声。

歌曲《但愿人长久》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和延深表达中,感悟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河北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在“国潮”的主题中,激荡着文化自信,探索着创新传承,营造着新春氛围,奏出了一曲古与今奇妙融合的乐章。

播出时间

河北影视剧频道

2024年2月13日(初四)22:10


河北少儿科教频道 

2024年2月15日(初六) 22:30


河北公共频道 

2024年2月16日(初七) 22:00


河北农民频道

2024年2月17日(初八)22:3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