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05-29 17:45
在“六五环境日”即将来临之际,5月28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2024年河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4年,河北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美丽河北建设,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部退出“后十”、白洋淀治理保护成果持续巩固、旅游旺季北戴河生态环境质量历史最好,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 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2024年,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14,较2023年的4.39下降5.7%。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为267天,比2023年增加17天;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数平均为5天,比2023年减少6天。其中,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3个设区市的优良天数均超过300天,其余设区市优良天数在232~277天之间。
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为37.7微克/立方米,比2023年下降2.3%,张家口、承德、秦皇岛PM2.5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它PM10、NO2、SO2、CO、O3五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与2023年相比也全部实现下降。
全省167个县(市、区)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20名县(市、区)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后20名县(市、区)分布在邯郸、石家庄、邢台和保定等城市。
全省167个县(市、区)PM2.5年均浓度范围为10~51微克/立方米,前20名县(市、区)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后20名县(市、区)分布在邯郸、邢台、石家庄、定州和辛集5市。
*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全省实际监测的200个断面中,172个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占比86.0%,比2023年上升0.6个百分点;28个断面水质为Ⅳ类,占比14.0%,比2023年下降0.6个百分点;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
全省河流八大水系中,永定河、大清河、滦河及冀东沿海、漳卫南运河水系水质为优,辽河水系为良好,子牙河、北三河和黑龙港运东水系为轻度污染。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的超标率分别为11.8%、7.7%和4.7%。
全省重点湖库淀中,岗南水库、桃林口水库等16座水库达到Ⅱ类水质,水质均为优;官厅水库、洋河水库、白洋淀和衡水湖为Ⅲ类,水质均为良好。
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2%,其中,秦皇岛市辖区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唐山市优良比例为99.5%,沧州市优良比例为96.8%,三市均无四类及以下水质。
* 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2024年,全省11个设区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9分贝,比2023年下降0.3分贝,各市均为较好等级,对市级城市区域环境影响面较大的噪声源主要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
* 生态质量总体向好
2024年,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58.01,生态质量为二类,比2023年增加0.41。与2023年相比,张家口生态质量轻微变好,其余各市基本稳定,各设区市生态质量类型维持不变。
全省167个县(市、区)中,51个县(市、区)生态质量为一类或二类,占全省总面积的57.61%,比2023年提高0.56个百分点,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燕山沿线,承德最为集中,11个县(市、区)全部为一类或二类。
*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2024年,全省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空气、水体、土壤等介质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环境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处于同一水平;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相应限值。
记者|屈冠华
编辑|王悦
责编|李璐
编审|邓菲
监制|冯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