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领跑 | 清河羊绒产业:向新向智向高端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04-15 07:21

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 寇霞)县域强不强,关键看产业。在我省,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努力生长,托起县域经济的盎然生机。全媒系列报道《何以领跑》展现特色产业集群向“新”突破、向“质”图强的新实践,勾勒“领跑者”企业的向上路径。

工信部近日公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清河羊绒入选区域品牌。为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清河上马“一线成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达11000台,且大部分设备被接入数字化共享平台,增强了本地企业“组团”承接国际大单的实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创新、重设计、树品牌,清河羊绒产业向高端化大步迈进。

从一张设计图到一件成品衣,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清河速度告诉你立等可取。

在新华·慈星羊绒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排排针织横机在高速运转,让人惊讶的是车间并没有几个工人。新华·慈星事坦格羊绒一线成型研究院行政人事经理顾景亚说:“传统的生产模式是在衣服前后两侧处有一条缝合线,需要人工缝合,目前直接一体成型。现在织一件衣服用时40至60分钟。”

一根纱线进去,一件成衣出来,一进一出体现的是科技的力量。目前,清河很多羊绒制衣厂家采用了这种电脑针织横机。原来一个师傅只能盯七八台机器,现在可以同时兼顾二三十台。

河北兴利智能针织共享工厂生产负责人刘庆旺接受河北台采访

河北兴利智能针织共享工厂生产负责人刘庆旺说:“客户之前大概有50%的库存率,用这种机器和模式之后,可以大大降低40%的库存率;原材料这方面,可以降低差不多6%的消耗;再一个,可以提高50%的生产效率和减少50%的用工成本;最后,很大程度减少生产周期,用一线成型的机器不用缝合,节约60%左右的时间。”

这些机器可不是单一作战,经过联网,“机器家族”的开机情况、客户下单情况和订单生产进度等会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云平台。设备共享提升了机器的有效使用率,扩大了企业承接订单的能力。

刘庆旺说,因为机器做得快,客户需要1万件衣服,两三天就可以交付。以前,这批货可能做二十天到一个月,有可能做完,衣服就过季了。

刘庆旺介绍,基于“云监工”之下充分调动生产设备的快速反应机制,各家企业抱团取暖,由此日本、韩国、意大利等的国际大加工订单纷至沓来。

清河有大大小小羊绒企业上千家,但是很多成衣制造企业不具备单独的设计师团队,这无形当中把有这一需求的客户挡在了门外。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延伸产业链,从事服装设计、制版、生产、售后等一条龙服务。

新华·慈星事坦格羊绒一线成型研究院行政人事经理顾景亚介绍,在企业的数字化共享平台的花型商城,客户不仅能看到上千个版型,还能根据需求自由选择面料、花型和款式等参数进行自助下单。这样的设计共享服务减少了客户设计制版的研发成本。

红太集团女装设计总监孟之琳接受河北台采访

制衣行业设计制版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红太羊绒是近年来清河重点打造的服装品牌之一,公司下设上海、北京、意大利等设计部。团队对标国际一线品牌,致力于打造旗下独家的设计款式。红太集团女装设计总监孟之琳说,产品多次在米兰秀场展示,引来一些国际服装巨头的对接、洽谈。她表示,企业要做的就是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向世界展示清河羊绒、中国红太。

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郑春雨接受河北台采访

共享智造、网络销售让清河羊绒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在注重规模化提升的同时,清河着力提升红太、衣尚等终端制品品牌的知名度,进军线下高端市场。

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郑春雨表示:“一方面,通过政府买单的形式,把设计师、科技人员吸引过来;另一方面,对有研发投入的或者是有做大趋势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带着他们到上海、意大利参加展会开阔眼界。下一步,我们要做品牌,筛选一批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以清河羊绒的名义,进实体店铺,拓展线下高端市场。”

编审|安倩

监制|谷曼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