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动员】如何解锁孩子的情绪密码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04-29 11:20

养娃的旅程,就像在迷雾中寻宝——时而撞见惊喜,时而迷失方向。我们在跌跌撞撞中终于明白,那些孩子哭闹、叛逆、沉默的瞬间,都是他们向世界发出的“情绪密码”。今天邀请到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吴昊蔚老师,来解锁孩子的情绪密码。

主持人:吴老师,同学们最常见的情绪有什么?

吴昊蔚:是愤怒,是情绪失控。尤其小学高段到初三的孩子,可能经常会情绪失控。情绪失控解锁后是什么呢?是孩子情绪的积累以及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

主持人: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吴昊蔚:情绪的英文是Emotion,有种解释是Emotion= Energy in Motion,即情绪是流动的能量。所以我们说,管理情绪,并非压制它,而是需要给予出口,让它流动起来。

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和表达,还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他们大喊大叫、摔东西、

发脾气,都是在用直接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这件事我不满意。别说孩子,我们大人也经常这样。情绪能量没有流动,积压在心里,所以爆发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情绪是温度计,温度越高,等级也越高,情绪就越激烈。不同的情绪等级,有不同的身体语言信号。

0-60度,属于轻度的情绪波动,例如不耐烦、说话没好气等;

60-90度,属于中度情绪,有比较明显的生气,会大喊大叫、扔东西、摔门、挑衅父母等;

90-100度,属于极度的情绪爆发,往往伴随着孩子竭斯底里的尖叫大哭、恶语毒言的诅咒,甚至拳脚相加的行为。

这就提醒家长,如果我们能比坏脾气早一步,及时察觉到孩子的情绪温度,在达到爆发区之前就积极介入,也许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主持人:家长察觉到之后,可以怎么引导、怎么做?

吴昊蔚:《正面管教》里一个挺形象的理论——″掌心大脑″,清晰又简单地演示了当情绪来临的时候,大脑是如何丧失理智的。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拳头,大拇指是最可怕的情绪怪兽,另外四个指头是″大脑盖子″。当我们平静时,大拇指放在手心里握成拳头,″大脑盖子″是合上的,情绪怪兽也就被关在里面。

而当我们发脾气,与人发生冲突时,情绪开关被触碰,四个指头一张开就打开了″大脑盖子″,情绪怪兽瞬间上身。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但仅仅认同情绪还不够。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Ta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Ta困扰的事情。

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主持人:也就是先缓和情绪,再调整认知,非常值得家长朋友们借鉴。您给我们举一些常见的例子,比如学校家长经常咨询您的问题,给我们广大家长做一个参考,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抓手处理。

吴昊蔚:这个可以有。我知道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诉求,非常愿意学习,理论听了看了不少,到具体事儿还是不知道怎么办。我举一些例子给大家参考。

1. 当孩子发脾气扔东西时

ד不要再乱扔东西了!”

√“你扔这些玩具,我会以为你不喜欢和它们玩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越说什么我偏不要做什么。不如换个角度来跟他们说话,告诉他们″你正在做什么,这个行为无法表达你想说的意思。″

2. 当孩子生气动手打人时

ד你再打人试试!”

√“你生气、你愤怒都是很正常,但是打人就不对了。”

我们要明确一点:情绪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表达方式。打人、踢人这种伤害他人、伤害自己都是不被允许的,拿别的东西出气更不是解决愤怒最好的方式。

3. 当孩子做错事需要受到惩罚时

ד够了,你到那边站着,没我允许不能出来。”

√“我们可以找个地方冷静下来。”

这种计时类的惩罚,只会让孩子的愤怒再度升级。对孩子来说,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比无意义的惩罚更重要。

4. 当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时

ד现在就给我去刷牙/吃饭/睡觉!”

√“你想要先给小兔子刷牙,还是先给自己刷牙?”

对孩子来说,发脾气是他们想要掌握主动权的方式之一,当他们想要独立就会发脾气。这时候父母就要用一些小技巧,给孩子一个巧妙的选择:不让他们选择做或者不做,而是选择什么时候做,或者以什么方式做。

5. 当孩子听不进你的话时

ד跟你说那么多遍,你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我说一遍,然后你小小声地在我耳边重复一遍,这样我就知道你有没有听进去了。”

用不同的音量说话,孩子会因为很好玩记住这件事。重复一遍,还能起到巩固的效果。越是大声地吼他们,他们越不容易听进去。

6. 当孩子无心学习时

ד不要走神,集中注意力。”

√“这个很难是吗?那我们先休息17分钟,再回来。”

根据研究生产力的公式,休息17分钟效果是最佳的。中场休息时间能帮助孩子从重压的环境中抽离出来,集中精神,重新再来。在孩子平时做作业、弹钢琴或者练习时,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找回注意力。

7. 当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时

ד你这样很丢人。”

√“我们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决一下这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倍训斥孩子,事情发展可能会更糟糕。将他们带走,找一个适合的地方解决这件事,既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也能有个更好的结局。

8.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

ד你在无理取闹。”

√“你现在很难受,我们一起来面对。”

心理学家约翰·戈德曼在他的书《培养高情商的孩子》里分享了一个故事:3岁的女儿因为妈妈顾着招待突然来访的客人,没时间和自己玩,就生气地在沙发上乱画。

发现后问她怎么回事,她拿着画笔就说:″我不太清楚。″戈德曼很生气,他告诉女儿,自己很生气、很失望,因为她选择了撒谎。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理解孩子,而是一起清理了沙发上的痕迹,并告诉了她关于说实话的重要性。最后,才和女儿讨论今天的情绪和行为。

约翰·戈德曼认为:″如果孩子和父母有着坚固的感情联结,当父母伤心、失望或生气时,孩子的心里会很难受,以至于他们愿意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

9. 当孩子情绪崩溃大哭时

ד我数321,你给我停下来!”

√“如果绿色代表平静,黄色代表沮丧,红色代表生气。我现在就是从黄色的房间走向红色的房间。你呢?你现在是在哪个房间,我们怎么走能回到绿色的房间?”

当我们生气时,身体会发生应激反应,让我们产生不安全感。父母除了陪着孩子,还需要给情绪一个可视的形象,让捉摸不定、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总结一下,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有以下几点可参考:

同理共情,认可孩子的情绪;

划定界限,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确引导,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一个孩子在伤心、生气或害怕时,也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认同孩子的情绪时,我们也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这种能力将让他受益一生。

主持人:作为心理老师,您常用的情绪是什么呢?

吴昊蔚:是悲伤。它是心理咨询师必备的一种能力。悲伤所带来的哭泣,可以释放紧张,缓解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悲伤解锁之后是,我可以完整地感知世界,我能够沉浸其中,同时在努力地突破自我。

悲伤是理解世界的门径,是人与人连接的情感之一,有研究发现:悲伤时的眼泪可以排毒,人们在痛快地哭过后,自我感觉都比哭前好许多,健康状态也有所增进。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

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40%。而对那些不爱哭泣,不会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人进行研究发现,压抑悲伤会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如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痛就与情绪压抑有关。

对于悲伤,我的感受是,勇敢的人才敢流露自己的悲伤,很多人不敢表现悲伤,不敢哭,他们选择隐藏、压抑的方式去面对悲伤。因为悲伤让人难受,他们还没有勇气去面对这种疗愈自己的能量。

我跟孩子们讲,情绪管理不是让自己天天快乐,而是允许自己不快乐,允许自己在悲伤里待一会,甚至一大会儿,去感受痛苦,也去享受涅槃重生。如果真正感受过悲伤,那么,你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了。

记者|陈若曦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吴晓飞

监制|冯慧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