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商课堂】“住酒店”被玩出新花样?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07-06 12:52

冀商课堂,商界导航。

有这样一个词叫—“工程化休息”,这是国内一个小趋势正在扑面而来!

一群有预算、有压力的中年女人,开始把家附近的轻奢酒店,开发成自己的能量场,定期前去入住一家,实现自己的“工程化休息”。

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说,酒店在今天成了中年女人的精神电车、迪士尼和阿那亚。

精神电车也是去年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的一种玩法:不少中小城市要照顾家庭的女性,拿出几千块钱买一辆小小的老头乐三轮车,但不是为了开,而是为了让自己独处。这样的老头乐往往会被主人配上舒服的床垫、小桌、风扇、投影仪,停在家附近当作秘密基地。而到了2025年,女人们决定把改造老头乐的力气也省下来,直接住进无人打扰的酒店客房里。

女人们在酒店里干嘛呢?先确保吃好睡足,然后有人在浴缸里刷剧,有人敷着面膜冥想,还有人听着音乐读书,有人去健身房举铁,还有人什么也不干,就是呆着。

小红书上有个分享者,说自己平时点外卖,超过20块钱就会心痛,但自己连轴上了6天班后,花400块订了一间酒店客房。她发现酒店一楼有阅读区,就去看了半个晚上的小说才回房间,还喝到了前台送来的深夜晚安粥。第二天,她在房间里睡到自然醒,去餐厅慢腾腾吃早饭,再对着落地窗外的阳光和植物发呆。这个过程,让她得到了一种久违的、被熨帖照顾着的感觉。到了退房时,工作积压的负能量被冲刷得一干二净。

另一个中年打工妈妈,下班后在家旁边开了个钟点房,用四个小时让自己独自吃晚餐、看书、洗澡、看电视,再精神奕奕地回家面对女儿和丈夫。4个小时的钟点房,在中小城市有时100块钱就能拿下,比逛街消费更少。

北京一位爱在酒店独处的女士告诉《人物》杂志说,自己完全理解了在巴黎丽兹酒店度过晚年生活的可可·香奈儿。“酒店是一个服务载体,它完全以你的生活节奏为中心,这个时候你就非常安逸。你想要咖啡的时候,你打个电话或者你下楼,就可以获得咖啡。也不会有人来打扰你。即使酒店只是离家三、五公里,它依然会给你带来一种在远行的感受。”

退房时“打野”

第二种对酒店的开发和探索,是一群把薅羊毛玩出了游戏乐趣的年轻人。他们的目标是,把酒店“住回本”。

怎么个回本法?退房时,不但把客房里的洗漱用品、咖啡茶包、拖鞋纸袋全拿光;连卫生间里的沐浴露和咖啡机里的咖啡原液,都要挤进矿泉水瓶里打包带走。

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矿泉水瓶。在玩着手机游戏长大的一代人看来,这是在开拓打野的新地图。

甚至,有的社交恐怖分子还会站在前台,熟练地开口索要“退房伴手礼”,希望触发NPC掉落高价值装备。

退房伴手礼是什么东西?这指的是酒店在客人退房时赠送的小礼物,通常是一些当地特色小吃、洗漱包、行李牌等小物件,旨在提升客人体验,增加对酒店的好感度。

这个时候,熟练的前台也会默默从桌下掏出不知名的惊喜盲盒,云南汉庭送出的是菌菇包、鲜花饼,北京的桔子水晶送出了洗护旅行套装,南昌全季掏出的是文旅冰箱贴和本地小零食,景德镇城际掏出了陶瓷手串。有人在全季要到了香氛和木梳之后,还嫌不过瘾,直接开口要走了一个双肩包。

在以前的酒店业里,退房伴手礼一般是由前台和酒店经理来掌握,根据住客的入住时间长短、积分高低、会员含金量来给出的“歧视性贿赂”。但最近两年,国内像亚朵、全季这样的轻奢酒店,也开始把特色伴手礼列入了预算,以备顾客主动索要。

小红书上,“退房伴手礼攻略”是一个热门搜索词条;而抖音上,“伴手礼采购攻略”也成了酒店和民宿从业者们的讨论话题。

这是第二个小趋势:把酒店当作开宝箱、捡装备的游戏地图。

高考保障房

第三个小趋势叫作把汉庭变成高考的战壕。

近几年,“高考”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已经不再是一场事关孩子前途的严肃考试,而是成了全家协作意义的共同事件。你肯定已经看见过很多新闻和梗图:妈妈们穿着“旗开得胜”的旗袍,爸爸们举着“一举夺魁”的向日葵花,考生本人穿着“指定能赢”的紫色裤衩,在考场门外拥抱庆祝。每个成员都希望能尽自己的努力,哪怕是玄学上的,来帮孩子拉高考场上的一点点胜算。

于是,考试期间,住到考场附近的酒店里去,减少赶考途中的不确定性,也成了越来越主流的选择。而其中,汉庭、全季、如家这类中档连锁酒店,因为在国内门店多,配置稳定、中国家庭们也都熟悉,往往会变成考生们的首选。

汉庭酒店,在积攒了几年的用户反馈之后,在2025年高考期间,把“高考保障房”玩出了新高度。

首先,考生入住就送一张“一举高粽”的祝福卡;考生准考证丢了、考试资料没带,也可以在前台免费打印。

其次,所有出示准考证入住的房客,默认安排静音楼层和静音房,确保孩子们能睡得安稳、复习得专心。

第三,高考房即便只有考生自己住,也都赠送全家早餐,把家长们也管上。而且只安排现做的面条、馄饨、肉包、豆浆这类经典组合,防止考生们被刺激到肠胃、考试期间拉肚子。

第四,高考房的退房时间,汉庭给主动延迟到了下午4点,可以让孩子们睡足午觉、出门参加下午的考试之后,家长再从容地收拾退房。

贴心吧?这还不算,汉庭高考期间还免费开放了旗下4000多家酒店的大堂,对附近的陪考家长也发出邀请:哪怕你没有入住,也请进来休息、上厕所,躲开外面的暴雨或暴晒,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喝免费茶水,用免费WiFi,借充电宝,等孩子走出考场。

你看,高考家庭把汉庭选为战壕,汉庭也把自己变成了“公益高考驿站”,这是不是一个挺感人的双向奔赴。这套操作让人觉得,高考的可怕程度都被减轻了一点点。

按这个趋势走下去,我猜明年开始,汉庭会像穿旗袍、举葵花一样,进入中国家庭的考试系统,成为一种刚需。

我们聊了三种关于酒店消费的新趋势。有人用它来疗愈与补能,有人用它来寻找性价比与互动乐趣,有人把它用成了关键项目里的支撑元素。

它们看上去南辕北辙,但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回答同一个问题:“住酒店”的边界还能被推到哪儿?

今天这几类消费者,都不再把酒店当作驿站,而是直接当作目的地,来承载某种情绪、身份或项目分工。

在新的供需探索当中,住客和酒店们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超越酒店”。人们交易的究竟是什么?是空间对情绪、对“人本体验”的承载想象力。

未来,“住酒店”还能被玩出什么新花样?我们可以等等看。

来源|《新冀商传奇》栏目组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邓菲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