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07-22 18:05
冀时客户端报道 七月盛夏,热浪袭人,“清凉经济”持续升温。在河北,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正乘着这股东风,从田间地头的“土味”摇身变为夏日市场的“新宠”,身价倍增。它们靠什么打动消费者?又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全媒系列报道《河北“凉”策——解码夏日清凉经济热效应》,今天聚焦《小特产撬动夏日大市场》,看河北特色农产品如何借力“清凉经济”实现品牌化、价值提升。
文创赋能,让“清凉”特产成为必购品
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2898戴河冰巧乐园,这里不仅是避暑胜地,更成了特色“清凉”产品的展示窗口。冰柜里18种冰淇淋、近百种巧克力琳琅满目,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北广智谷(河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琴道出了其中的“清凉”秘诀:公司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技术支持下,在北戴河试验种植可可树、咖啡树、斑斓叶等各种植物香料,还和广州华海食品、美淇冰淇淋一起合作,利用本土农产品深加工进行低糖配方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研发生产。斑斓口味冰淇淋和巧克力等主打产品,就是要满足大众需求、打造有记忆点的“清凉”味道。
不仅如此,冰巧乐园还采用“农业+加工+旅游”融合模式,构建起特色作物种植、食品加工到沉浸式体验的完整产业链,也成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探索。
在这里,“土”原料通过精深加工和文创赋能,变成了充满地域特色的“清凉”伴手礼和旅游体验,直接触达消费者。
从地头到餐桌,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如果说冰巧乐园是“清凉”特产的体验式销售,那么保定的“冰柿”则演绎了一场从田间到舌尖、价值倍增的品牌故事。
在北京盒马鲜生等商超,9.9元一个的保定冰柿凭借其独特的清凉口感和天然健康属性,成为冷柜里的明星产品。“这冰柿看着就新鲜,咬一口凉丝丝的,比冰淇淋清爽,给孩子吃也放心。”北京市民张先生将一盒保定冰柿放入购物车。
这枚小小的冰柿,诞生于保定易县沃隆农业公司的十万级无菌车间。一枚枚橙红的磨盘柿子经过清洗、去皮、装杯、杀菌等十几道工序,华丽变身为杯装“冰柿”。
易县是河北最大的磨盘柿产区,但鲜果储存难、销售周期短曾是产业痛点。为破局,当地联合高校研发新工艺,投入建厂。保定沃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子龙说:“我们跑了 30 多个城市做调研,终于攻克了保鲜难题。村里边很多果农原来不管的柿子树现在都重新管理起来,公司今年的产值预计能达到两千万元左右。”
精深加工不仅解决了鲜果难题,更实现了全年销售和身价飞涨。 标准化生产确保了品质,脱涩糖化后的单果在250克以上,保定冰柿每天的销售量达到6000多枚。
产业兴旺直接惠及农民,算起收入账,村民郭春香满脸笑容:“往年家里的柿树都租出去,现在自己种,年产4万斤,加上在厂里打工,每月还有 3000 多元收入。”
一颗柿子,通过冷链快车和精深加工,从太行山深处的“土味”变成了风靡全国的“清凉”顶流,带动了一方产业和百姓增收。
电商助力,让“河北清凉味道”走向全国
“清凉经济”的火热,离不开电商的强力助推。在邯郸邱县“电商小镇”的直播间里,一场关于红薯的“清凉”革命正在上演。一颗标价10.4元的小红薯——“冰冻烤薯”,被消费者瞬间“秒”空。
邱县河北沐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波介绍,他们推出的蜂蜜红薯新吃法,叫“冰冻烤薯”,虽然上市时间不长,每天的销量轻松突破上千只。
邱县蜂蜜红薯本是河北区域公用品牌,但鲜薯同样受限于储存期。马建波从保定冰柿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试验,团队成功研发出“先烤后冻”的独特工艺。
“每块红薯的重量都在100克到160克之间,确保烤制出来的红薯口感一致。”马建波介绍,从烤箱中出炉的红薯,通过速冻可以锁住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这样的冰冻烤薯,营养保存完好,不仅能冰着吃,也能加热吃,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创新工艺赋予了传统红薯“清凉”新属性。电商成为打开全国市场的关键钥匙。“在政府的‘一品一播’政策下,冰冻烤薯电商销量不断剧增,现在公司正在扩建工厂,增加烘烤设备,来确保冰冻烤薯的供应量。”马建波介绍。
凭借独特口感和清凉属性,冰冻烤薯线上线下齐发力,进驻高端商超,并在“618”等节点获得全国订单。邱县依托食品网批基地及电商专班,将这款“土”凉“新”卖的产品列为重点推介对象。
从秦皇岛的斑斓冰巧,到保定的网红冰柿,再到邱县的冰冻烤薯,河北特色农产品正借助“清凉经济”的东风,通过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文创设计融入地域特色、电商平台拓宽销路、农文旅融合打造体验,实现从“土特产”到“夏日清凉爆款”的品牌跃升和价值飞跃。这些“小特产”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夏日清凉需求,更激活了乡村产业,鼓起了农民腰包,成为撬动夏日大市场的有力支点。小特产,大作为,“清凉经济”里的河北味道,正香飘四方。
记者|河北台 许晓彤、秦皇岛台 王丹、保定台 张岩、邯郸台 张晓萌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吴晓飞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