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08-29 13:19
今天邀请到石家庄二中政治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石家庄市第一届首席教师、李玉芹燕赵名师工作室成员王运杰老师,来和即将上高中的家长和学生解读高中政治这门课。
主持人:王老师,您先给大家讲讲高中政治到底是什么吧。
王运杰:高中政治学科全称通常为“思想政治”,它可不只是单纯传授知识,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学科性质来讲,它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主持人:这门课的核心目标与任务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呢?
王运杰: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立德树人,这是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像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具体体现。
其次是知识传授,学生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各方面建设的基本常识和法律知识。
然后是能力培养,包含培养辩证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有序参与公共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参与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最后是价值观塑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国家、民族、文化认同。所以高中政治绝非大家印象里 “枯燥、无用、死记” 的代名词,也不是 “背背就能考好” 的学科。
主持人:高中政治的新教材主要课程内容模块有哪些呢?
王运杰:高中政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大部分。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学的,一共有四个模块。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像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这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都是重点,让学生理解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的优越性。
必修2《经济与社会》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析经济运行规律,关注社会发展,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运作,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还有当下经济政策的理解都是重点内容。
必修3《政治与法治》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及其运行,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像人民如何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方式,法治中国的内涵和要求都是关键要点。
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文化部分理解文化的内涵、功能,各类文化以及文化自信等内容 ,像如何科学认识和改造世界,如何看待中华文化价值树立文化自信都是重点。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根据兴趣和升学方向选学。
选必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涉及国际关系等内容,增强学生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选必2《法律与生活》是民法、诉讼法等生活相关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
选必3《逻辑与思维》是形式逻辑和辩证思维知识方法,提高逻辑和创新思维能力。
主持人:听起来内容很丰富,这门学科有什么特点呢?
王运杰:它有五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思想性,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强调价值引领和政治导向;
二是理论性,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抽象、逻辑严密;
三是时代性,紧密联系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国际形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四是实践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实践,像模拟政协、社会调查等;
五是综合性,融合了多学科知识。
主持人:在国家强调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高中政治和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以及大学政治有什么区别呢?
王运杰:小学阶段侧重 “启蒙引导” ,以 “情感认同” 为核心,通过生活化的事例培养朴素的爱国情感等;
初中阶段侧重 “认知建构” ,以 “价值引领” 为核心,开始接触系统的道德规范等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等的关系;
高中阶段侧重 “理论深化” ,以 “素养提升” 为核心,聚焦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系统学习基本原理,增强对国家制度等的认同;
大学阶段侧重 “理论溯源与实践创新” ,以 “信仰塑造” 为核心 ,深入学习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简单说,一体化不是重复教学,小学 “知其然” ,初中 “知其所以然” ,高中 “知其所以必然” ,大学 “知其所以必然之理” ,实现从情感认同到理论认同、再到信仰认同的递进。
主持人:新高考下,高中政治的考试形式与要求是怎样的呢?
王运杰:考试种类分为选考也就是高考,还有非选考的学业水平合格考,合格考成绩影响高中毕业证。高考是闭卷考试,分数会赋等级。考核核心是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尤其强调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大核心素养。试卷结构是16道单选题,共48分,还有4 - 5道问答题,共52分,侧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主持人:新课堂下,高中政治的课堂形式有什么变化呢?
王运杰:以前第一代课堂以“双基”为核心,是“满堂灌”的模式,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后来第二代课堂转向“三维目标” ,开始关注学生成长,有了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但知识碎片化问题没解决。现在第三代课堂以“素养”为纲 ,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成为主流。比如围绕一个真实问题,把多学科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究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发展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课堂从知识传递场所转变为素养生长的土壤。
主持人:王老师,很多家长和学生可能会疑惑,高中为什么一定要学政治呢?这门课的学习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运杰:这个问题很关键。高中政治的学习必要性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
首先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这门课能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帮助青少年抵御错误思想冲击,还能传递国家发展方略,让大家对国家方向形成共识。
其次是个人成长的要求。青少年处于“拔节孕穗期”,政治课能提供价值导航,帮助树立正确三观;还会传授唯物史观、矛盾分析法等科学方法,让大家理性分析社会问题;更能奠定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成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最后是学业进阶的必需。高考中政治是6种组合选择之一,比如物化政组合专业覆盖率高达96.58%,分值100分,直接影响升学;而且学业水平合格考通过是拿高中毕业证的必要条件,是完成高中学业的基础。
所以说,高中政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
主持人:听您这么一说,学习高中政治的必要性确实很突出。具体到学生个人,学好这门课能带来哪些实际影响和意义呢?
王运杰:学好高中政治的价值体现在短期应试和终身发展多个维度:
首先对学习的影响:一方面能直接提升高考分数,为升学铺路;另一方面能培养核心素养,比如政治认同帮大家锚定方向、科学精神助力理性分析、法治意识让人懂得维权避坑、公共参与提升协作表达能力,这些素养能迁移到其他学科和学习中。
其次对生活的影响:能提供观察和分析社会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比如能看懂消费陷阱、理财风险等经济现象,理解减税降费等政策的民生意义,还能理性参与社区议事、权益维护等社会事务。
再次对发展的影响: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和高中政治高度关联,提前打好基础能更轻松应对;专业选择上,能覆盖经济、政治、法学、公安、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众多领域;考研政治考点与高中内容重合,考公务员、自主招生也都需要政治学科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养成用政治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用矛盾观分析人际问题,助力理解社会运行规律,甚至为个人参与“民族复兴”实践提供认知基础,终身受益。
主持人:了解了学习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意义后,很多家长和学生可能更关心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在选科时,如果考虑选政治,家长需要帮孩子重点关注哪些因素呢?
王运杰:选科确实需要理性考量,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孩子的兴趣和优势,这是首要的。得看孩子是否对社会、经济、法律、哲学这些政治课涉及的内容有探究欲,在理解抽象概念、分析社会现象、逻辑表达方面有没有优势或潜力,学得是否轻松、有成就感。
其次是未来的专业和职业方向。要提前查阅目标大学相关专业的选考要求,比如法学类、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安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很多都要求选考政治,部分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也有相关要求,务必提前了解清楚。
再者是学科能力和潜力。不能只看当前分数,更要评估孩子在政治学科的理解能力、逻辑辩证思维、表达能力、时事敏感度,以及未来的提升空间。
最后可以适当参考升学竞争角度,比如本省政治选考人数、赋分情况,但这只能是次要因素,不能替代兴趣和能力。
总的来说,兴趣是发动机,能力是基础盘,专业要求是方向标,综合这几点来判断会更稳妥。
主持人:选科的问题清晰了,进入高中后,政治这门课该怎么学才能学好呢?“死记硬背”这招管不管用?
王运杰:肯定不是死记硬背,高中政治学习要遵循“具象化、深层化、体系化”三个原则,才能避免陷入误区:
首先是具象化原则。政治里很多概念比如“价值规律”“政府职能”都很抽象,直接记容易变成“文字堆砌”。具象化就是要建立“概念—生活”的联结,比如提到“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能立刻想到“3.15”晚会、“商家虚假宣传”的例子,让知识从“悬浮”变得“可感知”。
其次是深层化原则。现在考试早就不考单纯的概念记忆了,而是考逻辑分析。比如问“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只答“是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表层认知;如果能分析出“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保障、是国家调控经济的基础”,才是深层理解。
最后是体系化原则。高中政治四本必修看似独立,其实相互关联,比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贯穿始终。体系化能让知识从“零散点”变成“网络状”,比如分析“乡村振兴”,能快速调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知识,而不是只想到一个点。
简单说,具象化是基础,让知识“能理解”;深层化是核心,让知识“有深度”;体系化是升华,让知识“能调用”,做到这三点,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主持人:前面提到学习高中政治要遵循“具象化、深层化、体系化”的原则,具体该怎么落实这三个原则呢?有没有可操作的方法?
王运杰:落实这三个原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关注时政:养成看新闻、读报纸(或权威新闻APP)、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的习惯,尝试用所学理论去分析。
(2)理解核心概念:政治学科概念多且抽象,务必在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不能死记硬背。
(3)构建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构建知识框架,画出来,形成系统认识。
(4)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尝试用理论解释现象,用现象印证理论。
(5)训练思维能力:多做分析题、论述题,锻炼逻辑推理、辩证分析和综合表达能力。
(6)积极参与课堂:勇于提问、讨论和表达观点。
(7)用好教材与资源:认真研读教材,辅以权威的教辅资料和时政解读材料。
(8)睡前/晨起过电影:睡觉前或起床后,花几分钟在脑子里快速“放映”当天或近期学过的知识框架和关键词。不清晰的地方马上翻书。
(9)讲给别人听:试着把某个知识点当小老师讲给同学、家长甚至家里的宠物听。能讲明白,说明你真懂了也记住了。
主持人:最后,对即将踏入高中校门、开始学高中政治的同学们,您有什么最关键的“入门忠告”?
王运杰:想给同学们三句忠告:
第一,扔掉“背多分”的幻想,理解比死记重要一百倍,从第一课就努力弄懂“为什么”,而不是只记“是什么”。
第二,带上“好奇”的眼睛,把课本知识和新闻、身边生活联系起来,你会发现政治课很“活”,比如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同学间的小摩擦,特别有意思。
第三,练好“思维”基本功,回答问题时试着有条理(逻辑)、讲全面(辩证)、有主见(批判)。比如分析“直播带货”,既说它促进经济的好处,也谈虚假宣传的问题,这就是辩证思维的锻炼。
记住,政治课不是负担,不是可有可无,它是帮你认识世界、强大自我的有力武器。
记者|陈若曦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吴晓飞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