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一院:三年攻坚实现技术“领跑”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09-06 08:30

9月4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召开核心医疗技术新闻发布会。近三年来,该院在医疗技术与学科发展方面不断实现突破与创新,累计完成核心技术诊疗4万余例,多项技术达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

“我们始终秉持‘精致医院’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推动医疗技术突破。”河北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乔治斌介绍,医院自2022年确立“医疗技术攻坚年”以来,核心技术发展历经三年系统推进,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2022年重点推进46项核心技术,2023年新增34项成熟与尖峰技术,2024年实施分层分级管理,确立60项核心技术并划分为四个层级,同步增设普惠技术,服务多层次诊疗需求。

据统计,三年来医院累计完成核心技术诊疗4万余例,多项技术达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

在学科发展层面,按照“四维度一平台”学科建设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学科建设显著发展。连续两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获评A+等级。2025年提出“病种驱动、资源重组、学科转型”新思路,组建19个诊疗中心,发布42项品牌技术,深度融合前沿科技,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

·强化战略引领,明确技术发展路径

医疗技术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围绕技术发展,河北医大一院持续打造高水平的诊疗中心,形成区域医疗核心的支撑力。从患者健康需求出发,对标国内、国际顶尖医院,以42项代表性品牌技术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多部门协作,为技术开展提供政策保障,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水平能力的提升。通过持续实施“菁英人才计划”,培养一批既掌握高端医疗技术,又极具医学人文情怀的复合型的骨干,在重点病种、技术领域打造河北省老百姓身边的高端技术专家,为“健康河北”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骨科实践: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创新

河北医大一院骨科学科主任刘国彬介绍,基于区域疾病谱和患者需求,骨科选择关节置换等临床价值明确、可复制性强的技术作为发展基础,确保每一项技术都具备成为核心技术的潜力在技术推进中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质控指标和应急预案,夯实技术安全性与有效性。膝关节修复重建年手术量突破50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年超过1000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形成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脊柱内镜手术、陈旧胫骨平台骨折翻修术、机器人辅助手术、AI辅助手术术前规划等一批核心技术,实现了集群创新。

·人才为核心,构建跨学科生态团队

“团队建设是保障技术持续进步、服务广大患者的坚实保障。”河北医大一院普外学科主任李中信介绍,胃肠病诊疗中心坚持高标准引进与内部培养并重,着力构建多元化的能力提升平台和激励机制,团队知识储备和技术理念始终与国际同步。中心在减重代谢手术、双镜联合手术、梗阻性肠病综合治疗技术、肠道微生态检测与治疗等全谱系诊疗上均有突破,特别是减重代谢疾病年收治患者千余人,梗阻性肠病诊疗中心年收治患者1400余人,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收治患者600余人,均达到国内、省内领先水平。

·管理机制系统化,推动技术落地迭代

“我们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健康需求为目标,持续探索、优化并建立了系统化的技术发展管理模式,形成了可操作可评价的管理机制。”河北医大一院医务处处长尹婉宜介绍,2025年,医院综合近三年技术发展成果,将核心技术按照成熟度和影响力分为尖端、特色、成熟、普惠、新星五个类别。针对每一项核心技术制定个体化发展计划,明确对标目标、提升路径、资源需求和时间节点,实施动态监测与季度通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矩阵,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诊疗需求打造“医大一方案”。

乔治斌表示,今后,河北医大一院将继续打造区域医疗技术新高地,推进核心技术跃升计划,推动AI在诊断、检验、影像识别、手术导航等环节落地,实现诊疗流程全链条智能化。在核心技术能力建设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服务百姓健康,加快健康河北、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李亚玲

通讯员|刘英志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谷曼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