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10-19 16:39
冀时客户端报道 在2025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数据局、竞秀区政府、保定市企服数据要素研究院等11家单位推出的“数据要素全过程管理”工作指引(简称“保定模式”)荣获数据产品创新大奖并引发广泛关注。

河北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赵彦刚等发布工作指引

《数据要素全过程管理》工作指引荣获数据产品创新奖
这一模式如何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本”的跨越?为企业带来了哪些实质性利好?河北台记者专访了深度参与模式设计的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解读其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效。
“三位一体”架构:技术、制度与生态的协同

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左)向参观者介绍“保定模式”
赵永新介绍,“保定模式”以《数据要素全过程管理》工作指引为核心,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协同”的治理架构,形成“一办一院一中心”的立体化平台体系。其中,数据要素管理办公室统筹政策落地,数据要素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数据资产认证登记中心则依托区块链、隐私计算、AI动态估值等技术,实现数据资产的全链条转化。

“《工作指引》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一套覆盖‘技术+制度+生态’的系统性操作体系。”赵永新指出,该指引包含112个操作性文件、18万字细则,涵盖数据采集、治理、合规、评估、登记、入表、融资等全流程,并为企业提供五大服务:
数据资产登记与确权:通过区块链存证生成可信登记证书;
数据质量与合规评估:从规范性、完整性等维度评价,确保全流程合法合规;
价值评估与融资对接:综合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进行估值,联动金融机构开辟“信用贷+数据质押”双通道;
全流程工具支持:提供46个模板、32个流程图,降低企业操作门槛;
生态资源对接与人才培养:联合政府、高校、金融机构构建“政产学研金数用”协同生态。


案例实践:王成兰食品的“数据变现”之路

以保定市王成兰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赵永新详细阐述了“保定模式”的落地路径。“我们首先对其供应链、生产数据进行了系统治理,使其符合规范标准;随后通过区块链完成登记确权,明确资产权属;再经专业评估认定其数据资产价值达1700万元,最终帮助企业与河北农商行达成750万元质押融资。”这一案例验证了“数据治理—登记确权—价值评估—质押融资”闭环的可行性,为传统企业开辟了融资新渠道。

普适性推广:赋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
对于“保定模式”的适用性,赵永新强调其具有广泛普适性。“该模式旨在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传统型企业,将合规数据转化为生产要素。”他进一步解释,通过数据资产质押拓宽融资渠道、数据资产入表优化财务报表,建立数据标准提升产业链效率,最终全面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保定模式”已服务近40家企业,登记数据资产2254万条,助力融资总额1750万元。河北金融学院亦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复合型数据要素人才,为模式推广提供智力支持。

展望:从“保定方案”到全国范式
在赵永新看来,“保定模式”的成功在于实现了“可操作、可复制”的系统化实践。“它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制度创新与生态共建的融合,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样板。”未来,随着数据资产入表等政策的深化,“保定模式”或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记者|王智华 李悦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邓菲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