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10-28 11:18
在“双碳”目标引领的能源革命浪潮中,
一位56岁的河北企业家
以“知天命之年再创业”的魄力,
带领企业5年布局8省、开发投资新能源项目超百亿,
打造超4GW新能源项目。
他不仅建电站,
更以“新能源+招商引资”双轮驱动模式,
为地方政府导入央企资源、赋能产业升级。
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携手《新冀商传奇》特别策划
【首发者说·民营经济创新实录】系列节目
第23期 我们特邀
河北京电新能源集团董事长甄雷肖
看他如何用实干精神书写新时代冀商的硬核答卷。

一、破局:传统电力人的“绿色转身”
1991年从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的甄雷肖,曾在华北电网保定电建公司深耕电力行业十余年。2000年创业成立电力建设公司,却在行业利润渐薄的困境中敏锐捕捉到国家“双碳”战略的前奏。2020年,他果断战略转型,从传统电力建设领域向“风光储氢投建营一体化”转型,直面人才、资金、客户三大挑战:
人才破壁:在河北率先组建风光储氢新能源技术团队,填补人才空白;
资金破局:通过与华能、华电、三峡等央企合资、合作,以“强强联合”破解百亿级项目投资压力;
客户破圈:设立专业招商团队,从传统电力服务转向为地方政府提供招商引资解决方案。

这番突围的背后,是甄雷肖对“学习是性价比最高投资”的坚持。不但他本人攻读清华大学EMBA,而且公司出资支持高管团队陆续参加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际丝路领军人才、全球领导力等各种学习培训,每年投入学费过百万元,构建“战略共识+实战创新”的双轮驱动基因。
二、革新:“新能源+招商引资”的生态打法
当多数企业仍聚焦电站建设时,甄雷肖已开辟出一条“政企协同、产业赋能”的新赛道。他在北京设立子公司京电蓝创能源科技,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累计推动1家央企二级公司、5家央企三级公司落户河北,促进14家央企在河北注册成立央企三级子公司,同时引进了一些产业项目,实现“新能源项目落地”与“地方经济提振”的良性循环。

这一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精准赋能:针对地方政府产业升级痛点,提供定制化招商引资方案;
信任黏性:通过产业导入建立长期政企合作关系;
双轮驱动:以新能源开发为基底,以产业链延伸为引擎,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从保定、衡水的“央企疏解+新能源”试点,到陕西、内蒙古的“产业导入”复制,这一样板已在八省验证其可操作性。

三、远见:储能氢能布局与十五五蓝图
“如果说风光是我们的现在,那么储能和氢能就是企业的未来”,甄雷肖在节目中透露了公司的战略延伸方向:

储能领域:与海博思创、中创新航等行业龙头合作,在多省布局储能项目;
氢能赛道:联合山西千亿级民企鹏飞集团,规划打造从新疆霍尔果斯至山东、天津出海口的百万辆氢能重卡运输大通道,配套建设风光制氢、加氢能源站的一体化项目。
面对十四五收官,他提出十五五新目标:年均利税超1亿元,五年累计利税突破5亿元。这一信心的根基,来源于企业已开发储备的大量项目资源及“数字化运营+远程智能监控”的提效体系。

四、冀商精神:务实、敢闯与时代使命
作为保定曲阳人,甄雷肖这样诠释新时代冀商精神:“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敢于突破。”他坦言,若固守传统电力工程领域,企业或可安稳度日,但唯有打破舒适区,才能在绿色浪潮中抢占先机。

在他看来,河北发展新能源具备双重优势:
政策支持:河北省能源强省建设,各地市积极支持新能源项目,张承地区外多点开花;
消纳能力:重工业基础为新能源电力提供广阔市场,尤其是钢铁产业集中的河北,“中国的钢铁看河北”恰成为绿色能源落地的优质场景。

五、启示:民营企业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
甄雷肖的五年狂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三条转型启示:
战略前瞻:在国家政策风向标转向前半年布局,抢占赛道先机;
生态思维:跳出单一项目视角,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
人才觉醒:将团队能力提升视为核心投资,打造“学习型组织”。


从技术员到百亿级风光储氢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集团掌舵人,甄雷肖用三十年的行业积淀与五年的创新突围,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与视野:“新能源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生态问题。我们既要建电站,也要建未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双重机遇下,这位冀商代表正以“立足河北、辐射全国”的格局,在千山万水间点亮绿色之光,也用行动证明: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始终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最活跃的浪花。
来源|《新冀商传奇》产业工作室
作者|海潮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赫振贤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